第104章古代的青霉素104(2 / 2)

中医对各种疾病的治疗,对药材的需求比较特殊。

可以说,几乎没有中医治不了的病。但是,很多病没有合适的药能用。

没有针对性的药,再厉害的大夫也没招。

就像人参这种东西,很多的药方里面都要点明,要用十年以上的老山参。

如果没有,这个药方的效率就会下降很多。

而青霉素这种消炎神药,可以应对大部分的感染。

而我制作的这个古代版的青霉素,成本比较低,适合推广。就是消耗时间比较长。但是我估计那个十年只是一个概数。

所以,周小欢在现代用显微镜进行测试。尽量的找到一个短一些的时间点,保证这些青霉素的浓度够高。而且不用消耗那么长的时间。

有可能两三年的时间,这个古代版的青霉素就能够用了。

老和尚们收藏十年可能就会更有把握。

我曾经观察过垃圾堆里面长了毛的馒头和水果。

在夏天的时候,几天的时间长毛的苹果就干瘪的不成样子了。

主要还是要让青霉菌,在这个芥菜上面全面开花,快速的把整根芥菜消化掉。

这样罐子里面的溶液当中的青霉素的含量就上升了。

所以我在处理芥菜的时候。就把芥菜进行了切丝,还有切块。对比那些没有进行切割的芥菜。

最终我设计的实验还是成功的。

切丝和切块了芥菜,确实要比整根儿的芥菜液化的速度快的多。

根据我的观察,最快的一坛子芥菜。只需要七八个月就基本上没有固态物质了。

到那个时候我就测试一下,这坛子液体当中的青霉素的含量到底是多少。

然后再研究一下这个液体的服用方式。

看看用哪种方式,降低这个液体对人体的刺激作用。

周小欢可以利用这次实验写论文。而周德良可以用这实验的成果大量制作的青霉素。

积攒上一些抗菌神药之后,出去打仗的时候就更有底气了。

其他人的部队受了伤之后就容易感染,只要伤口发炎,那么活下来的几率就很小了。

而在我的手里,我手下的士兵受伤之后,我可以用青霉素轻松的控制他的感染。

那你说这两只部队的战斗力能一样吗?

当实验初步成功之后。周德良就开始大量的安排人员制作这种“陈芥菜卤”。

周小欢只能用小坛子做上的几十个。

可是周德良可是个巡抚,他能调动的资源和人力就不是一个大学生能够相比较的了。

几十名带着简易口罩的劳动力。把好几吨的芥菜切丝,然后喷上含有霉菌的液体,再装入大坛子里。

每过十几天就要做上一批,一次就要做100多坛子,而且这个坛子有半人多高。

一共做了将近20批,差不多得2万多坛子。

等这些坛子里的芥菜全部开始长绿毛了。就按照老和尚总结的经验。对坛子进行封口,然后放到阴凉的地方。

剩下的事情就要等着车周小欢的最终实验结果了。

如果周小欢能够在毕业之前,确定这些做好的“陈芥菜卤”可以使用了。

那么周德良折腾出来的2万多坛子的神药,就可以逐步地投入实用了。

周德良除了忙活学医,搞医疗卫生改革,还不能忘记整军备战。

占领了GD省并且登上了GD省的巡抚,将近两年的时间,GD省可以说已经完全平定了。

不但能够完整的收上来赋税,各种商业活动都已经兴旺起来。

我以为来的很快的反击,到现在都没有出现。

也不知道这位小康麻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按道理说,那个尚之信跑了之后应该很快就组织人马进行反击。

至少不能让GD省周边的那些地区,轻易的就归顺了明朝。

就算尚之信已经没有实力了,康麻子同志也应该组织人马支援他在平南王。

我和我的二岳父都有点儿没太明白,康麻子为什么这样做?

难道广东丢了之后,他不觉得心疼吗?

我和我的二岳父算是被康麻子和尚之信给晃了一年多,从把韶山占领了,我的二岳父就没有离开广州城,不说枕戈待旦,至少一级战备是有了。

结果大家磨刀擦枪的做好战斗准备,预想的攻击是左等不来,右等不来。

为了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我手下的智囊团综合各种渠道得到的情报,大概的分析出来这段时间满清朝堂和战场上的动态。

康麻子不是不想动,实在是动不了。

现在满清的主力部队大部分在云南和贵州,去对付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

吴三桂在衡州(今HY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他死之后,吴世璠就是大周的皇帝,跟康熙是一个级别。

和占据了五个省的郑经,郑王爷相比,大周的皇帝就更让满清皇帝如坐针毡。

毕竟他只算个郡王,郑成功被赐姓朱,郑成功这个名字是后世人对他的叫法。

人家正经的名字应该叫朱成功。或者郑森。老百姓一般尊称他叫国姓爷。

所以继承了这个延平郡王王位的郑经,他在正式文件上的签名应该叫朱经。

按老百姓的理解,这样说起来,郑成功算是永历皇帝认下的儿子,是进了明朝皇室的族谱的。

从法理上讲,人家是有资格继承老朱家的皇位的。

但是从朱成功到朱经,两个人都是按照郡王的规格迎来送往。

至少在表面上是没有做出想当皇帝的姿态。

从康熙帝那边看来,朱成功和朱经的野心都不大,只能算个地方割据军阀。

只不过最近割据的有点狠了。直接把沿海地区又割走了两个省。

广东、广西两个省我们占领之后,南方地区挂日月旗的地盘就有五个省了。

还不算零打碎敲的占领的安徽、贵州、云南的小片地盘。

明朝晋王李定国的儿子李嗣兴,在李定国死后,并没有投降清朝。

而是带领了上万的部队,在缅甸和越南边境的附近来回的游荡。

甚至在李定国去世之前,永历皇帝去世之后,这支部队还杀入了缅甸,都打到了皇宫,差点儿就把缅甸的国王给活捉了。

也就是赶上的雨季,交通不便。大军只能撤回,但是也在缅甸靠近云南的地方强占了一片根据地。

李定国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军事才能一般,在军中的威望也比较差。

有一部分手下就投降了满清,实际上就是投降了吴三桂。

在这只队伍最困难的时候,吴三桂并没有趁机赶尽杀绝。

故意派出实力低下的部队去清缴,然后清军是一触即溃,反而给敌军送了很多装备,其实上就是吴三桂养寇自重。

现在,吴三桂留下的人情。落在了他的孙子的头上。

吴三桂放养在中缅边境的这支部队,成了他孙子的救命稻草。

李定国的儿子李嗣兴实际并不是个意志坚定的人,在周小欢查到的历史里面,他在李定国去世后不久,就带领部下投降了。

但是,历史目前改变了很多,有了郑成功的崛起,永历皇帝晚死了好几年,李定国和多个历史名人都多活了一些时间。

李定国去世的时候,他留给儿子的不光是绝不投降的嘱托,还有一块不小的根据地,好几万的人马,从缅甸皇宫抢来的一堆财宝。

虽然李定国死后,他的儿子没有笼络住手下,有一部分手下就投降了,造成实力下降,但是毕竟有块根据地,还有一批忠心的属下。

再加上有吴三桂的养寇自重,而且还有郑成功的影响和暗中资助,李嗣兴还是坚持下来了。

也算是一支不小的割据势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