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2 / 2)

  “这个姿势……”徐庶接近三十岁,许是求学晚的原因,学习新事物很主动也很快。他试着做了一个写字和扒饭的动作:“相当省力啊。”

  徐晃则觉得:“总有种怪怪的感觉……”平时在周仓等一众兄弟面前他也是随意而坐,叉着腿、盘着腿和伸直了腿都有,但在太守和师友忌酒面前这样失礼,让他颇有点坐立难安。

  但岔开腿的姿势相当的放松,见大家神情都很轻松,徐晃也就释然了。

  荀澜托着腮笑着说:“多坐坐就习惯了,我让厨房准备了炸酱面,大家尝尝鲜。”手腕有支撑的感觉多好啊,他以后再也不想用小案几吃饭了!

  徐庶眉毛一挑,今日的诸多,都是围绕着一个“鲜”字啊。

  正说着,就见厨娘用托盘端着面上来了,四碗大的,一碗小的,散发着热气的面上面浮着一层黑乎乎的东西。

  传统的炸酱面,是要将肉丁及葱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黄豆制作的黄酱炸炒,荀澜不仅加了这些,还加入了鸡蛋和豆芽丁在里面炸,这样做成的炸酱更有风味。除此之外,还准备了一盘清脆爽口的黄瓜丝放在桌子中间,供大家取用。

  “哎呀,这个好奇怪。”法正用筷子戳了戳面,觉得黑乎乎的一层有点可怕,并不想吃。

  “实践出真知,”荀澜笑着教育他:“不尝试没有发言权哦。”又指导寒玦:“先搅拌一下,再夹点黄瓜丝。”

  不过这个年代还没有黄瓜这个名字,自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后,它被称为“胡瓜”,不过没有人纠正太守的叫法。

  寒玦倒是不着急吃,先把法正抱了过来,让荀澜先吃,自己喂了法正几筷子。法正毕竟年幼,吃面条夹不起来。

  法正的大眼睛亮晶晶的,尝了炸酱面之后蹦出来了两个字:“好吃!”随即又迫切地蹦出来两个字:“还要!”

  徐晃已经埋头吃了起来,这面筋道滑爽,炸酱醇香浓郁,一尝之后赞不绝口。

  徐庶不紧不慢地学着荀澜把面拌匀,加入黄瓜丝,这时候儒家推崇食不言寝不语,所以直到吃完,徐庶用帕子擦完下巴后才慢悠悠地说:“少一分则淡,多一分则咸,这炸酱面味道堪称一绝啊。”

  第33章

  年轻的太守, 到底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一面?徐庶按捺住心中的疑问,跟着荀澜和徐晃去了纸坊。

  纸坊又名“造纸厂”,听徐晃说这个名字还是荀澜特地取的。

  这时候造纸的原料很多, 尤其是在蔡伦改良了造纸的方法之后。最常见的还是一种以渔网和破布造出的麻纸,但缺点也很明显,容易皱、毫无美感可言。因为造纸有一道道工序, 这样的纸也价格不菲,所以纸并没有流行开来。

  荀澜让徐晃置办了纸坊后, 却额外取用了另外两种原料。一种是桑枝的茎皮, 还有一种是特地命人去千里之外的剡县,收的当地一种常见的野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