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幻溪乡,老有所养21(1 / 2)

每年一到汛期,水位上涨,小溪就变成了大河,水上无桥,乡里南北两处便无路可通。所幸汛期往往只持续月余,对乡民的生活影响倒是不大,不过或许正因为此,也没人想过要去造个桥以便通行。

遍地丘陵,不利于开垦种地,以往乡里的人大多数吃不饱也穿不暖,饿死冻死的人每年都有。后来年轻人接二连三外出打工,乡里的居民便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山路不便路程又远,在外面打工的就算过年也不见得能回来一趟。回来最多的,都是那些在外面打工时生了孩子却养不起的,为把小娃娃送回来,不惜费时费钱跑一趟远路,往往隔天就走了。

乡里没什么娱乐设施,顶天了就是在树上挂两条绳子拴住一块门板,权做一个秋千。山里总起大雾,空气潮湿,挂在外面的麻绳没多久就发霉腐烂,小孩一坐上去冷不丁就断了,从秋千上摔下来摔个狗啃屎,于是乡里无论是南边还是北边的小孩们脸上衣服上往往都是泥和土,见不到几张干净面孔。

高一的学生里有很多人一直憧憬着社会实践课程。他们想的主要是不用待在学校里,可以出来玩。但是他们没想到,社会实践课程安排在周六,平白占据了休息日的时间不说,还要早起,于是坐在大巴上就没那么乐意了。

更何况这次社会实践课程的带教是教授服饰课的苏素老师,出了名的难搞爱生气,也不知道她要怎么折磨大家呢。

同学们在大巴上你一句我一言,聊的却不是服饰课或者苏老师,更不是别的什么老师,而是幻溪乡里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聊着聊着,满肚子的抱怨和不满都被欣喜和期待取而代之了。

幻溪乡北溪有一条街,叫沽街。沿街两旁都是铺子,有卖零嘴的,或是煮馄饨水饺的小食店,还有卖衣裳之类的商铺。虽然店小街也小,顾客稀少,有的店一年到头都做不成几单生意,但此处已堪称是幻溪乡的商业中心了,也是幻溪乡人最多的地方。小孩荡腻了秋千,都爱到这里来逛逛,可惜兜里没几个钢镚,啥也买不起,光过过眼瘾。到了年关,孩子们收了点压岁钱,才能将看了一年馋了一年的东西倾尽所有地买回家,有的还免不了挨爷爷奶奶一顿胖揍。

大巴驶入沽街。学生们这才看到,沽街两旁的铺子制式非常统一,一间间二层带阁楼的木屋整齐有序地列队在街道两侧。

杜渺小声对李茉莉说道:“听说这一整条沽街都是青山无涯书院帮扶而设的产业。路是学院派人来修的,房子也都是学院牵头建的。”

“负责这个项目的人恐怕多少有一点强迫症。”孙倩透过车窗看到两旁站得整整齐齐的楼房,又看到地上对得齐齐整整的地砖,忍不住吐槽道,“不过这样弄,看得人心里真舒服呀。”

最后,这辆载满高一学生的大巴在沽街末尾那栋木楼的门前停住了。

这栋木楼倒是与别栋不同,别的木楼都是一个门脸,但这间的宽度却有两个半那么大,楼层矮一截,只有一层半。要不是它躲在最末的角落里,必定会相当起眼。

李茉莉对这栋楼的第一印象,是没有什么生气。虽然楼都是楼,本该都是没有生命的,但不知为何,比起这栋,别的铺子显得鲜活许多。虽都没什么生意,门前好歹也还有几个孩子徘徊踟躇。

铺子的名字也是用的相同的招牌,写着“悠憩苑”,也不知是做什么生意的。

待下了车,进了大门,方见屋檐下有个牌匾,上书“老有所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