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重聚(2 / 2)

“唉,如果……”

派恩望向阴沉沉的天空

连绵的乌云在白天会遮挡太阳,在夜晚,则会遮挡星空。

“我当时能早点发现这个链式反应,普洛特……”

派恩沉痛地闭上眼睛,不再絮絮叨叨往事。

“派恩博士,我有一事相求。”

您愿意成为地平线计划的理论部门顾问吗?”

“你这丫头,”派恩看着哈莉森脸上的神情,“一开始就是奔着这个来找我的?”

“那是当然,”哈莉森毫不否认。

您年事已高,身体条件肯定不允许您直接在实验室参与工作。”

但是,地平线计划现在实在缺人,作为相关领域的专家,也作为老爹的老师和朋友,将您轻易放弃,也着实可惜。”

“所以,”哈莉森将那份写满了计算过程的稿纸双手递出,“您的意见是?”

接过稿纸,派恩看着其上密密麻麻的物理公式,额头上的皱纹越发深了起来。

“这是根据实验星舰黑匣子里的数据算出来的超空间核心内聚过程,但是我们用自原始数值和您那篇文章对照之后发现,实验星舰的强力-引力耦合功率离启动链式反应的临界值还……”

“我会给你们提供科学顾问。”未等哈莉森说完,派恩已经抬起头,“你们回太空以后,把黑匣子的原始记录,全部展示给我。”

“嗯……好的。”

其实我也没想到您会答应得这么干脆。”

“想见证新物理的诞生,可不能太早退休哦。”

派恩爽朗地笑了笑,“孩子们,聊这么久,渴了吧,我给你们泡壶茶?顺便,烤点鱼吃?”

AD2292年,10月11日,“伊甸之圆”星环空间站,“奇迹赤道”粒子加速器撞击室监测站。

“奇迹赤道”的撞击室,这个直径达到10千米的巨大撞击空间,见证了第一滴奇异夸克物质的诞生,见证了弦力学作为“大统一理论”的确立。它是地球国际历史上最庞大的大科学装置“奇迹赤道”的末端组件,已经与支撑这整个装置的“伊甸之圆”一起,在距离地表3.6万千米的高度度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时光。

但岁月并没有让这台巨大的实验仪器和与之配套的舱室变得老化落后,反倒是多次对加速通路,供能系统,对撞室探测元件等组件的大规模升级,让“奇迹赤道”始终保持着地球国际最先进科学实验设施的位置,并且一直不停地产出着改变地球文明对自然界基本规律认知的成果。

对撞室监测站的落地舷窗前,十几个巨大的信息窗口显示着加速器的各种运行参数和数据解析进度,信息窗口下方略显复古的LED显示器上,则是缩小版的与那些窗口相同的各种参数和图像。

“又是哪个家伙把全息显示器打开了……真的是,很耗电的。”

站在那些显示器前,留着一头橙色短发的女孩扶了一下作为访问终端的眼镜,那些巨大的窗口转瞬间便消失不见。

“喔,小萤,你在啊。”

“欸?”橙发女孩被背后的声音吓了一跳,连忙转过身,然后,和自己熟悉的蓝黑发少女撞了个满怀。

“哈莉森酱?你来这里干什么?”

“当然是找整个EISA最了解奇异夸克操控技术的汤川萤小姐啦。”哈莉森看着橙色短发的少女,直白地说出来意。

“还有我哦,萤萤。”赵玉衡的声音从一旁泛着白色雾气的量子计算机机箱边走出。

“怎么衡衡也来了?这是要准备开校友会吗?”

“不是的啦。”赵玉衡走到了汤川萤身边,“哈莉森学姐应该给你发过消息的吧,我们,正在重组地平线计划。”

“欸……哦哦我记起来了。”汤川萤看着二人,一脸地顿悟地拍了拍自己的小脑袋,“不过你们怎么提前来了啊?”

“正好赶上了一班到奇迹赤道控制中心的NS-2287而已。”

赵玉衡摊了摊手,“你可以永远相信斯普特尼克设计局。”

NS-2287,是地球国际通勤运输型空天飞机的代表作,仅仅靠着可在进气式喷气涡轮模式和等离子火箭模式切换的聚变发动机,就能实现行星地表与同步轨道之间的高速通勤。

“这样啊,那你们想拜托我做什么呢?”

“不难,从海王星那里带个东西回来。”赵玉衡一边说着一边把一份资料传到了汤川萤的终端上。

看着自己眼镜上显示的资料,汤川萤的脸上浮现出些许为难的神色,但随即便打了个响指,“你们还真是找对人了,这个活很有趣,我接下啦。”

“把100吨奇异夸克从海王星带回地球,”她看着资料中的那张照片里,星光被扭曲的小小区域,继续道,“还真是个麻烦事,需要的东西挺多的。”

“没那一粒奇异物质贵的。”哈莉森回答道,“资源不是问题,100吨奇异物质可是好大一笔公共财产,没人会不同意把它拿回来。”

“好吧好吧,上了你们的贼船了。”

汤川萤朝着哈莉森伸出手,“毕竟,我还这么年轻,总不能在奇迹赤道的加速系统调一辈子的引力子激光发射阵列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