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通理(2 / 2)

  “先前你遇到的事,虽然有人刻意鼓动,但旁观者如此轻易地就将你置于恶人的位置,是他们傻吗?那些人看你是修者,又对修者有怨气,自然看你样样不好。是他们带着‘欲’去观察人。只能看到你的不好。看人如此,看物亦然。

  “你看这竹竿。竹有道吗?有。万物有其规则。生长节令、气候、所需土壤、生长速度,甚至生长这个过程,道都在其中。然而方才在我手中,它是剑;平日在我眼里,它是笛;在匠人眼里是建材,在学堂先生眼里是教材样本,在儒生眼里是谦恭风骨,更有思维超凡之人眼中,它的道是‘竹上无道’。每个人见万事万物各有其道其求。”

  雁图南又迷糊了:“这又是什么意思?”

  “我与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人,他生来聪慧,而且有探究万物道理的心,听闻圣贤说道理在万物之中、格物致知,他便要去格那竹子,参悟竹子里的道理。”

  雁图南认同道:“竹子里确实有道理,先生说竹子中空,是虚心,竹子挺拔,是气节,竹有竹节,是不断反省革新自己。”

  于锦煜撇撇嘴:“这大道理牵强附会得我都听不进,竹子听了还不连夜拔根逃出学堂?”

  白弈尘又觉得这人太好玩了,他算是明白了,有这于锦煜在身边说不准病都能好转,他笑起来:“话糙理不糙。竹子哪管这些,它长就长了。图南你说的这些都是人的道理,是人借着竹子的形反思自己的道理。所以那人格了七天,越想越郁闷,反而苦思成疾。”

  “真有毅力,换做是我别说格竹子了,就是要我在竹林里不做旁的只干待着,七天之内我必把竹林给扬了。”于锦煜想了想评价道。

  白弈尘失笑,差点没了思路,他说:“对,他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也正因执着,他苦思成疾后并没有就此放弃圣人之道,而是另辟蹊径思考。也正是他,后来提出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之言。”

  “在万物里反思自己心里积淀的道理,确实说得上心外无理,理自在心中。”雁图南思考了一会儿道。

  “换个角度,若是有欲以求,人能格出来的道理,也得是在心中的。”白弈尘又问,“不同主张的智者则觉得,理就是理,你知与不知与它在与不在有何关系。”

  于锦煜纳闷:“我不明白了。我觉得这也有理,那也有理。”

  “因为它们不冲突呀。”白弈尘笑笑,“来,图南,你想着那苹果与混沌,我再问你,心中的理与心外的理是什么关系?”

  雁图南突然睁大眼睛:“名与无名,明与无明!”

  “对啦。”白弈尘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我向来很喜欢这个‘明白起来’,一语由暗到明,无明到有明,无名到有名,很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