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明月歌16(2 / 2)

周不渡见到那笑容,竟生出了新的勇气,也笑,说:“既往不念,未来不迎,就这样!”

·

就这样!

书虽然越看越迷惑,但看完了,词曲就写成了。

周不渡学过艺术,擅长绘画,通晓乐理,但造诣着实不高。好在音律与数学之间有着深切的联系,他数学学得不错,又见多识广、思维开阔,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采用十二平均律,就能以数学方法构建音律与和弦,至不济照着《卡农》改和旋,再差也难听不到哪里去。

当然了,给师父的东西可不能糊弄。他采撷精华,取长补短,把后世一支广为流传的思乡曲改为古调,曲就成了,再配上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也有了。

说实在的,他并不想“写”出这么惊艳的乐章,毕竟周温嵘给周廷兰写的曲也只是填了前人不甚知名的词。

但这是给越千江的。

周不渡的情感既淡漠,又极端,因为交际圈狭窄的缘故,除了养父之外,前生几乎没有遇到过几个能走入内心的人,他甚至都没办法喜欢自己,与学长则只是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

他不懂什么是喜欢、该如何喜欢。

只是,在他的想象里,喜欢一个人,就要给对方最好的。

他喜欢越千江,就必须给越千江最好的,而这首词恰好合适。

越千江的名字与月亮有渊源,月有阴晴圆缺,他与周温嵘有悲欢离合,但此事古难全,遗憾已成过往,希望他能看开,但愿从今以后,师徒俩能……算了,等到真相揭开,他们未必能有“以后”,但愿越千江能继续好好生活、遇到对的人,拥有幸福的一生。

周不渡悄默默地写词作曲,把成品誊写在画符用的黄表纸上,折起来,趁越千江在门外用凉水洗漱的时候,塞到他枕头底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越千江夜里回神,在朦胧月光下睁着一双金瞳,细细地看,慢慢地读,背挺直,声渐颤,仿佛想把每个字都刻入灵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周不渡脸烧了起来,不知道在这个世界还会不会有东坡先生,希望有罢,但即便没有,词曲非自己作,他都不敢享受因之而得到的赞赏。

然而这事说不清,他不住地解释:“词是我在书里看见的,沧海遗珠,不知作者,但绝不是我所作,曲亦是古调改编。”

“可曾定下名字?”越千江问。

周不渡答:“《明月歌》。”

周温嵘为周廷兰作《红叶赋》,周不渡就给越千江写《明月歌》,前者是思人的愁绪,后者是超脱的祝愿。

越千江点了点头。

周不渡有些忐忑,小声问:“师、师父……觉得如何?”

这词必然是好的,甚至有人评价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样好的作品,一经问世,又怎么可能成为沧海遗珠?

然而,许是人无完人罢,纵然是金瞳罗刹,亦不免被自己过分在意的人所带来的巨大欢喜冲昏头脑。

不论周不渡说什么,越千江都只是点头,道:“再喜欢也没有了。”

当晚,他一直背对着周不渡,道谢亦只是侧脸,看了许久,小心翼翼地把黄纸折好,用油布包起来,再装入小布袋,最后才收入怀中。

周不渡没有出声打扰,甚至不去看他,但能感觉到他是真的喜欢,自己亦随之欢喜。

这感觉很好。

五月十五日,夜阴,圆月隐在云后。

师徒俩坐在杂草丛生的屋顶。

景象荒凉,人却和乐。

越千江取出紫金洞箫,第一次吹奏周不渡为他作的曲。

周不渡低声唱和。

《明月歌》有古风,有新意,有东坡的豪放,缥缈的乡愁,美好的祝愿,无哀婉,无心伤。

曲尽云散,月出夜明。

周不渡望月遥思故乡人,却不能诉说心事,便向师父感慨道:“千江有水千江月,你的名从这佛偈里来,姓却也合适。”

这不是一个问句,但隐含着探寻。

越千江,月千江……

师父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虽然仅有一字之差,但读音完全相同,他为什么会跟另一个世界里的学长——那个被自己改造成机械之神,而后遗忘、抛弃了自己的人同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