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132(1 / 2)

那样的话,你连被拿到御前读卷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拿到状元、榜眼、探花这些风光名次。

  所以对于那些并非天纵奇才、没有把握靠才华打动读卷官和阁老们的考生来说,与其求奇求险,还不如求稳。

  这种“锋芒毕露比不上歌功颂德”的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殿试的重要性,到后来殿试几乎只是走个过场,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功能。

  毕竟大家都是抱着求稳心态写那些个陈词滥调,文章观点日趋同质化,最后选谁当状元不是选?

  不过王华头一回担起读卷官的重责,对这活儿还是很重视的。

  哪怕这些策问大多没什么新意,他还是很认真地试着从中间挑选出能打“○”的文章来。

  王华从自己初审完的三篇挑出一篇给文哥儿,笑道:“那你再看看这篇。”

  文哥儿见他爹没反驳自己的话,知道自己的判断没错,顿时信心满满地读起第二篇策问来。

  比起上一篇,这篇策问就不仅仅是流畅了,还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方向。

  文哥儿看得很受启发,没想到这问题可以这样解答!

  学到了学到了!

  文哥儿看得兴起,这次只花了他爹初审两篇的时间就看完了。他激动地跟他爹说道:“这篇好!”

  由于这次不是讲人坏话,又很有些读完好文章的兴奋劲头,文哥儿一下子没控制住自己的嗓儿。

  读卷官们得尽快选出十份一甲候选文章呈给刘健,这会儿都在专注地对所有卷子进行第一轮初筛,只偶尔遇到疑似犯禁的文章会相互讨论讨论。

  整个东阁都很安静。

  于是文哥儿突兀的一声叫好就显得有点突出。

  刘健听见动静,放下手中的卷子皱了皱眉,抬眼看向文哥儿所在的方向。

  谢迁的位置离文哥儿近,见状便走了过去问道:“你看到了什么好卷子,拿给我瞧瞧。”

  文哥儿正捂着自己闯祸的嘴巴装死,瞧见他老师微笑着过来解救学生,顿时感动到不行,立刻双手捧起卷子举高递给谢迁。

  谢迁拿过卷子细读了一遍,也觉这卷子写得极好。

  他又把它递给了旁边的李东阳。

  李东阳放下手里的活儿接过去一读,更是直接叫起好来,拿着卷子便去呈给刘健看。

  李东阳在他们三人之中入朝最早,与刘健打交道的次数也最多,行事便没那么多顾忌。

  刘健本来觉得才刚开始阅卷没多久,不该太早决定留下哪篇文章,可李东阳都把文章递上来了,他也不能一点面子都不给。

  刘健伸手接过那篇李东阳几人都觉得好的策问,一读之下竟发现确实叫人耳目一新。

  若说刚才筛选的那几篇文章读来像是置身于六月闷热的酷暑天,那这篇文章则是吹散暑热的一股凉风。

  刘健心里已经把这篇策问列入一甲候选名单,说出的话却还是一如既往地稳健:“先留下来,再看看别的。”

  话可不能说得太满。

  阅卷工作才刚开始,说不准还能碰上更好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