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522(1 / 2)

哪怕是臭鳜鱼,那也是要应季的时候腌制才能拥有最好的风味。瘦骨嶙峋的鳜鱼哪里腌得出那股独特的臭味来?

  文哥儿听了颇为失望,当即说以后自己要是将来能赶在桃花开时到程敏政老家去,一定要托他提前写封介绍信,好叫他能投奔老程家的人亲自学学怎么腌臭鳜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等他学会了,就能用臭臭鱼祸害所有人去!

  程敏政:“……好。”

  传闻果然不假,他们这位王小神童就爱吃。

  文哥儿兴冲冲约了一圈,把小伙伴都给叫上了。

  一直到下午进宫给朱厚照讲学,他瞧着还是兴高采烈的,弄得朱厚照都好奇地问他咋这么高兴。

  朱厚照还这么小,出宫是不可能出宫的,文哥儿自是没给他讲自己的二月二集体活动。

  今儿他信口忽悠朱厚照几句,就开始正式给朱厚照介绍诸葛亮的故事。

  诸葛亮在正史里面也是很出色的,出色到老刘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如果我儿子不行,你可以取而代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当臣子当到先帝给他说这样的话,可见杜甫写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所言不虚!

  今儿的天气还是很不错,玩沙子这个好节目依然可以继续进行。

  文哥儿便领着朱厚照和杨玉堆起了隆中对的所在地,于是大家造茅庐的造茅庐,理田地的理田地。

  既然是要造隆中对景观,文哥儿不免给朱厚照他们讲起前几年襄王修建陵墓把隆中铲光光的事儿。

  襄王觉得这地方诸葛亮住了都说好,所以准备把自己埋在这个风水宝地。

  于是襄王不仅把那儿的隆中书院给迁走了,还把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在上头留的碑刻诗文全都铲除,真是活着的死了的一个都没放过。

  可惜他当时才两三岁,没能早早去看一眼那儿的碑刻,不然说不准可能在里头扒拉出李白苏轼他们的诗作来着。

  毕竟他俩都去过襄阳那一带,且都挺喜欢写诗跟人讨论三国的。

  比如苏轼特意写了首《隆中》说“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可见苏轼这个蜀地人还是很惦记这位诸葛亮这位故人的!

  再比如李白夜读《诸葛武侯传》,当场提笔写了首长诗夸诸葛亮“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并向当时一位有资格举荐他当官的崔少府表示“三国那会儿有位姓崔的名士慧眼识诸葛亮,现在我有才华,崔少府你又姓崔——你懂我的意思吧”!

  瞧瞧,这都是有诗为证的!

  所以说如果他们曾经路过隆中,很可能会留下点珍贵的碑刻!

  唉,真是太可惜了!

  为了让朱厚照理解这种惋惜,文哥儿不免又站起来给朱厚照吟诵了几首李白苏轼他们的代表作。

  即使过了几百上千年,这些诗句依然是后世莘莘学子们反复诵背的宝贵文化遗产!

  文哥儿过去几年每日一早都爱带着人在翰林院的长廊里踱着步子诵读诗书,练就了一把诵起诗来特别能带动人的好嗓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