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9 章549(2 / 2)

  李好问思考了片刻,觉得也可能是骊山此地灵气充沛的原因,毕竟这是被秦始皇看中,选做当皇陵的地方。

  *

  做好一切准备之后,李好问再次披上隐身斗篷,身影悄悄出现于大业十一年的晋阳城。只是这一次,他再也没理会那些街谈巷议,而是直接去了隋炀帝杨广的行辕。

  行辕中,杨广正在与大臣们商议下一步该去哪里,也就是说:他这位天子该从晋阳返回国都大兴(长安),还是先回洛阳,再从洛阳折返大兴。

  李好问在行辕的议事帐中找了个便于观察的舒服位置坐下,饶有兴致地观察杨广起的外貌。

  这时的杨广四十五岁,是个颇为富态的中年人,五官秀雅,眉目英俊,年轻时想必很好看。

  这个年纪放在后世,努努力还能评个杰出青年什么的。可是到了杨广这里,他的心气却已接近老年,眉宇间一片沉郁,时不时疲惫地伸手揉揉眉心,完全没有在雁门之战中“反败为胜”的喜悦之情。

  很难想象,这个外貌有点“文艺中年”的皇帝,曾经是一位灭陈、征吐谷浑、征契丹宴突厥,战功赫赫的马背皇帝,内政上又改革官制、开科取士、修筑运河……极大程度改变了中原王朝的面貌,甚至给后来的大唐留下了相当可观可继承的遗产。

  然而他一生中所有的锐气,似乎都在一个半月之前的“雁门之围”中消磨殆尽了。

  此刻杨广身穿一身式样简洁的黑色袍服,头戴翼善冠,坐在一张矮几旁,以手支颐,懒懒地听着座下臣子们商议。

  座中文武百官就皇帝的“前途”产生了分歧,目前正在争执。

  李好问听来,似乎纳言苏威认为大兴是京城所在,天子应当以王都为先,尽快返回大兴为宜。

  然而天子近臣宇文述却认为洛阳坐镇中原,交通便给,四通八达,粮草充裕,天子大可以先行前往洛阳,再做打算。

  坐在帐中一角的李好问却很清楚,杨广此生,再也没能重返他父亲杨坚为大隋定下的国度大兴。

  “此事不必再议,”座上的杨广忽然挥了挥手,长长地叹了一声,“就依宇文述所议,去洛阳。”

  座下的大臣们不乏吃惊之人。以苏威为首主张天子前往大兴的臣子们面面相觑,纷纷开口劝谏。

  然而杨广懒得再听,起身后随意朝身后甩了甩衣袖,就将苏威等人的话都堵了回去。

  坐在角落里看了半天“戏”的李好问眼中浮起好奇之色。他有点想知道杨广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