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鄂北云雾(3)717(1 / 2)

“除了救治伤员,其他的都不可能。让廖运周派人跟他们谈,想来宜昌司令部谈门也没有。”康咏筠在司令部临时会议上说道。

“照我看连人也不救,完全是自找挨枪子。就知道他们会坐不住,难道还想再来第二次千人伤亡不成。”范汉杰鼻孔里冷哼一声道。

“就算人道主义,我们虽是误伤但没责任,此事还要大白于天下,继续加强宣传工作。就从这次行动开始把边缘地带更牢固的控制起来。不过救伤员这件事上要充分显示我们的互助精神,看谁说我们破坏抗战。”康咏筠目光投向地图。

何基沣也不清楚他的用意,不过觉得挑起冲突并非他的性格所在,出于自身位置也不能偏帮八路军,考虑了一会道:“同他们在报纸上骂阵不是我军所长,想办法把这事平息最好,完成上头交代的任务才是根本。”

沈荃这次却道:“我想我们只负责前期陈述事实,以后的唇枪舌战就交给报社,他们天天干这个经验丰富。现在九江、岳阳一带的日军同友军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战斗,我们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防范上。”

司令部定下了基调,沈荃随后给廖运周打了电话,要求他务必处理的不损集团军声威。

一小时后一架直升机飞赴鄂西北事发村镇,将伤员送往宜昌集团军总医院救治。八路军当然并不放心,派了一名战士跟随前往宜昌。

担架上的温建新本来处于半昏迷状态,但是搬运时伤口牵扯的疼痛让他获得一丝清醒,并睁开了眼睛。耳边隆隆的声音好像飞机,不过怎么晚上会有飞机,他努力张望着。

昏黄的手电光指向一架黑绿色的怪家伙,螺旋桨居然长在了头上,以前听战友说起国军有种特殊的飞机估计就是它了。温建新浑身难受,觉得自己随时有飞起来的可能,轻飘飘伴随着高热。看飞机也有些模糊,敞开的直通舱门就像张大嘴。

担架被横置在底板上,他身上盖了条毯子。战友马传威带着敌意坐在舱内板凳上,看着旁边的国军跑来跑去。

一名军官样子的人做了几个手势,喊着:“起飞,起飞。”

随即脚下一轻,直升机钻进夜空越升越高。不久即到达宜昌医院,停机坪上已经有医护人员就位,把担架抬上轮车很快进了手术室。

第二天**社驻宜昌站率先发布了新闻,将整个过程公布于众,赞扬了集团军无私的救援,并指出本是一次合理的统计调查,可十八集团军却追踪密探,还煽动不明真相群众与行署督察组搞对抗。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在共产国际宣布解散的背景下种种声音见诸报端。

事情闹腾了一天,晚上蒋介石处理完中枢要务,给康咏筠打电话到办公室询问其详,听完学生的解释顿时释然:“伯君看来你这是一石二鸟的谋划啊,不错不错,大胆去做吧,有校长给你撑腰。”

康咏筠鼓鼓肚子道:“多谢校长挂怀,学生努力地方绥靖彻底。”

还想再说什么,突闻防空警报响起,康咏筠只好匆匆挂掉电话,警卫已经冲进来架起他走向防空洞。

宜昌有德制88炮防空,日军不敢在白天轻易进犯,便将空袭放在了晚上。而且飞行高度都在20mm机关炮射高以上,只有数门40mm博福斯高炮和99高炮才能够到,没有火控雷达想击落夜航的飞机还是相当困难。

为了给军民信心给日军机震慑,88炮就算难以命中也开火反击。炮声爆炸声夹杂在一起,长期的轰炸麻木了大家神经,对传来的沉闷爆炸充耳不闻,一些参谋更是在灯下完成了例行的善后工作安排。

这是康咏筠回国后首次遭遇轰炸,得知日军变换空袭方式后也无可奈何,沈荃告诉他国军都会在空袭后进行报复轰炸,才让康咏筠得到些安慰。

走在满是瓦砾的街道上,康咏筠查看着损失情况,有88高炮刺激鬼子,炸弹扔的不是很准,同他走前相比损失反而小些重磅炸弹数量也没增加,他想:“应该是日军飞行员损失增加,补充兵们经验不足所致,跟缅甸情况差不多。”

前方拉起了警戒线,一些士兵让经过的军民绕道而行:“大家注意,这里有枚哑弹,不要通过。”

离着警戒线还有200米康咏筠就被卫兵阻止,生怕出现一点意外。想看热闹的老百姓更被强行劝离:“闪开,都闪开,要是定时炸弹你们一个也别想跑。”

几分钟后便有工兵上前,将哑弹完整的挖了出来,松明火把炯炯照亮了直径8米的土坑。有卫兵打听完前来报告:“司令是枚250磅炸弹,您还是先回司令部吧。”

康咏筠摇头:“不急,等工兵排完哑弹过去表扬一下。”

等了5分钟,一声巨响将周边人震撼当场。无数土块碎尸抛向半空,有化作纷纷细雨溅落下来。康咏筠头上,肩上洒满各种混合物。

目睹完工兵殉职,康咏筠呼吸粗重起来,右手也紧紧的捏成拳头,问道:“以前也是这样?”

“是的,工兵都牺牲不下10个了。”旁边有人小声说道。

“不能这样下去了,比在战壕里被轰炸还难受。”康咏筠向前走去。

人群自动分开,坑里传出殉职工兵战友的哀哭,其他人提醒司令来了才止住哭声。军民都在看着康咏筠,眉宇间涌动着悲愤。

康咏筠扫视眼众人朗声道:“让大家受委屈了,排除哑弹是极具危险性的工作,不仅老百姓担惊受怕,我们的工兵也付出了极大牺牲。屋子毁了可以重盖,一条汉子可需要18年啊,我决定从今天起,以后再发现哑弹,疏散人群后就地爆破,造成的房屋损伤由集团军负责修缮。”

处于对阵亡士兵的同情和感激,百姓们都表示理解,官兵们更是对司令增添了拥戴,对他的背影一起敬礼。

康咏筠认为工兵们没有经历过专业培训,鬼子的炸弹也不稳定,不能继续去付出无谓的牺牲。他也不想再训练一支队伍专门拆炸弹,那样还不如天天给鬼子放炸弹更容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