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 22 章22(1 / 2)

福启县的南边有一条看不到边界,也看不到尽头的大河,大多数年轻一辈的人都记不得它的名字,反正福启县的人们就管它叫作福大河,他们福启县的河,好听还好记。

十几年前福启县最是繁荣的时候,在福大河那儿修建了一个码头,供五湖四海来往的船只停靠,这些外来的船只也给福启县的百姓带来了更多赚取银钱的机会。

一时间,这个码头上停留的船只、来往的外地人员多不胜数,热闹非凡。

三五年的时间里,福启县绝大部分的百姓都陆续地过上了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

建在福大河的这个码头,它的名字就汇集了福启县百姓们的心愿——广流码头。

不过近十年来,到福启县走商的人在慢慢减少,如今的福启县已经没有能够吸引商人们视线的新事物了。

不过现有的那批仍在福启县进货卖货的商人,以及福启县需要从别的地方进货的商人,两批人已经能够养活这个码头。

江畔今日熬的第二桶腊八粥,为的就是那些在广流码头上做工的汉子们。

半小时后,江畔一行人来到了广流码头。

在广流码头周边多是一些两层楼的房屋,江畔路过时仔细看了看,客栈、酒楼、茶楼......外来走商的商人需要的去处这里应有尽有。

不过都已经是一些有了年岁的房子。

而且生意都不怎么好,特别是客栈和茶楼,只零星有几家开门营业,别的都已经关门了。

至于酒楼,很多都是一个活计跑全堂,或者直接就是店老板带上自家的夫郎看店,还兼顾招呼客人的工作。

江畔推着推车继续往前走,前面最靠近河水的那片区域就有支摊卖吃食的小贩,正好在客栈等建筑物的墙壁与河面之间留出来的那片宽敞的空地上。

小贩们都是用两个编得密实的竹筐装着各自卖的吃食,看样子也在竹筐里面垫了棉花等物品来保温,不过作用应该不是很大,因为河边的风本来就大,这会儿又是中午,他们的吃食如果没回家换的话,应该是已经凉透了。

江畔问来广流码头做过工的江父:“老爹,我们把摊子支在哪里?”

江父环顾一周,伸手指向第一家客栈前面空出来的一小块正对着码头的死角,“那里吧,这会儿外面的吃食都已经凉了,工人们下工后肯定直接就往酒楼过来。”

毕竟只有酒楼里面能吃到热的东西,河边的小贩们即使在饭点回家换热的食物过来,等赶回来时也都不那么热乎了。大冬天的,大家都更爱吃热乎中还有点烫的东西,暖和。

江畔刚把推车停好,前方就传来了模糊的说话声音,渐渐地说话声慢慢变大,不时还能听见几声汉子们大笑的声音。

下工吃饭的时间,是汉子们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

江畔弯腰从带来的一小桶水里打出一瓢,倒到一个江父做的小木盆里,几人都抓紧时间把手洗了,这才从推车里拿出碗勺,端出两个装小菜的盆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