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玄武门之后》172(1 / 2)

崔家的孩子们在长辈的安慰下,心情逐渐舒缓,开始思索未来的对策。“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若选择投降叛军,无疑风险重重。”

崔家的家主沉吟片刻,信心满满地说:“既然我们早已预见到这一幕,此事便不足为虑。你们无需过多担心,我已有妥善的安排。”

他心中暗自思忖,回想安禄山之乱时,大唐的国运尚未走到尽头。唐玄宗归来后,那些向安禄山投降的臣子反而遭到了惩罚。

然而,如今天空已经发出预言,指出大唐的衰落不可避免,国运已从大唐转移至其他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寻找一位合适的统治者,以保证家族的持续繁荣,变得至关重要。

至于所谓的投降等同于背叛——他冷哼一声,历史告诉他,欧阳家族凭借叛乱建立了晋朝,梅家族在隋朝的建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而李家族更是建立了唐朝。忠诚与否,历史往往给出的是复杂的答案。

在大户人家的眼中,尤其是像崔家和卢家这样的世家大族,李家族并非他们的主导,而是与他们平等的伙伴,忠诚自然无从谈起。

所谓的家族,首先考虑的总是家族的利益至上。

举例来说,唐武宗曾试图通过婚姻联盟来拉拢崔家和卢家,却遭到了拒绝,这让他感到极为失望,甚至哀怨地说:“在平民阶层,婚姻是不受官职或地位限制的。作为帝王之子,我难道不能与崔家和卢家比肩而立吗?”

此外,唐朝的权威已经日渐式微,唐僖宗并非唐太宗那样的英明皇帝,对世家大族的控制力微乎其微。区区家族的恩惠承诺,便能轻易让唐僖宗屈服;一旦撤回,便可能导致他的政权崩溃。

许多如崔家这样的家族首领开始重新评估局势,思考如何打破传统的成见,转而投资黄巢这位盐商。然而,天空的预言改变了他们的计划。

叶锋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宋太祖赵匡胤曾宣称‘我与民同天’,那么,宋代的皇帝,以及包括隋唐在内的前朝皇帝,他们与谁同天呢?答案是大户人家。

这些在华泉之下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他们在地方上有着几乎与皇帝等同的权势,因此他们并不关心谁坐在皇宫的龙椅上。当黄巢发起起义时,他们能够保持相对的平静。

唯有赢得大户人家的支持,皇帝才能够确保自己的王位稳固。即便是以严厉着称的李克,也颁布了这样的诏令:‘不得欺凌小户,应当关照大户。’”

他们以为黄巢同样物资匮乏,但黄巢很快就揭穿了他们的天真。

在大唐的鼎盛时期,世家大族主要盘踞在首都长安和洛阳。然而,当黄巢攻克这两座繁华之城时,他并未对大户人家曲意逢迎。相反,他将他们视作提款机,每当军需物资短缺时便洗劫一空。

世家大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皇帝不得不悉心讨好四大家族和六大家族,但黄巢的破坏力却让许多人得以幸免于难。

这些言论激起了唐朝世家大族的愤怒与愤慨。

崔家的家主紧握牙关,沮丧至极,甚至砸碎了手中的咖啡杯:“竟敢如此,你这个小子!黄巢难道疯了吗?“”"即使是皇帝也要对崔家礼让三分,黄巢又怎敢轻易触犯崔家?

崔家的孩子们努力安抚家主的愤怒,试图掩饰自己的恐惧:“家主,请您息怒。黄巢不过是个来自乡下的粗人,他的见识有限,那些关于‘小镇里的疯水’的言论,不过是逞口舌之快,不足为信。他未能通过科举,又岂能掀起大风大浪?”

他们的声音逐渐提高,语气中不自觉地流露出对自己的论点缺乏信心的迹象。

对于世家大族而言,科举考试是他们晋升仕途的少数途径之一,然而黄巢为何置若罔闻?

如果他换成黄巢,或许他会说出更多。挡他道路的人都将被无情清除。

唐朝着名的宰相,他情感复杂却见解独到,评述道:“他那冲锋的气势弥漫在整个首都城市,到处都是黄银色的盔甲,他的个性确实通过他的行动得到了体现。”他原本以为黄巢不太可能攻占首都,但不仅黄巢到达了那里,他还一举颠覆了世家大族的统治。

这种疯狂在历史上独一无二,令无数英雄学者都感到敬畏。

——

唐太宗李世民扫视着队列中的军政官员。

果不其然,许多官员愤怒至极,以至于他们的手不停地颤抖。若非唐太宗在场,他们或许会当场诅咒他。

那些贵族家庭的子孙在黄巢面前被视为马匹和骡子,遭受了不堪的对待。

黄巢真是个疯子!

唐太宗的嘴唇微微下垂,但很快抑制住了冲动,维持着王者从容的姿态。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唐太宗内心深处对黄巢的疯狂实则抱有敬意。

他也曾与大户人家有过冲突,承受了不少侵扰。战场上,他有着报复和屠杀的的自由,但对于家族的稳定,他无法像黄巢那样放任自己的情绪。他未能对大户人家动手的主要阻碍是人才的稀缺。

大户人家掌控着知识和人才的流通。唐太宗李世民虽然积极推广科举考试,但在贞观年间,像刘犁这样的平民通过考试崭露头角者寥寥无几。尽管唐朝的科举制度声名远播,但背后……

对抗大户人家意味着孤立无援。

因此,他选择了收回言辞,继续与大户人家共处天命。

他渴望为自己的冤屈寻求复仇,而黄巢恰恰为他实现了这一愿望。

若非黄巢成为唐朝命运的象征,他真想向他致以敬意。唐太宗在结束沉思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黄巢的行径也给了他新的启示。大户人家并非如他想象中那般不可战胜,或许他能够从黄巢的疯狂中吸取一些教训。

叶锋指出:“民间叛乱自有其局限性;朱元璋能够成功,但黄巢却未能如愿。不久,唐朝的骑兵归来,黄巢的起义最终被镇压。”

黄巢起义这场轰轰烈烈的大动荡终究画上了句号。

唐朝的僖宗皇帝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君主。在起义期间,许多文官的子嗣被黄巢的骑兵所俘。

僖宗皇帝归来后,愤怒地责备他们:“你们身为部长的后代,世代享受家族的荣光,又怎能背离对叛军骑兵的忠诚之道呢?”

那位领袖反驳道:“当骑兵冲破首都的城门,陛下,您选择了逃往三江之地,而唐朝的骑兵紧随其后。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被遗留在此,面对叛军,我们又能如何保护自己和家园?皇帝自身无法守护首都,却转而责怪我们这些无辜的百姓。这样的逻辑,真的合理吗?”

这番话实际上是在指责僖宗皇帝无能,并且喜欢将责任推给他人。

齐清照的声音逐渐消散,眼中闪过一抹失望的光芒:“唉,如果唐朝是这样的话,那宋朝又何尝不是呢?在靖康之变中,也有无数个‘僖宗皇帝’。”

叶锋沉声道:“这场起义无疑是唐朝最为深远的影响,它将大唐拖入了无尽的深渊。黄巢或许已被击败,但在春天的华泉之下,仍有无数个黄巢般的火种在活动中。”

僖宗皇帝曾寄望于自己能如玄宗皇帝一般,通过延续唐朝的寿命来挽救摇摇欲坠的江山。

然而,天空渐渐昏暗,屏幕上的画面也随之消失。按照惯例,这样的视频应在天上播放。

黄巢沉思片刻,低声道:“那么,我已经失败了……”

他心中明白自己的失败,因此并无太多的遗憾。能够抵达首都城市,对他来说已是难以想象的奇迹!除此之外,还能有何期待呢?

他性格冲动,否则,他不会选择屠杀大户人家,断了自己的后路。

曾如同蚂蚁般胆小怕事的他,如今让天地变色,使人民臣服。即便失败,他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完成了一次壮烈的崩溃。

黄巢心中满足,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已经足够精彩。

他信任的顾问激情洋溢地说:“黄兄弟确实得到了上天的眷顾,超越了常人的局限。我们接下来该如何行动?继续战斗吗?”

黄巢沉思了良久,最终微笑着开口:“正如秦失其鹿,天下共起而逐之。如今唐失其鹿,我黄巢为何不能取而代之,掌控唐的神器?”

随着视频在天堂中播出,他的野心逐渐膨胀。僖宗皇帝的无能,唐朝的衰败,让他觉得无需畏惧。这一次,他会更加谨慎,小心翼翼地行事。

黄巢的骑兵迅速行动起来。然而,这一回,他们并非前往广道攻城,而是直接北上,发起了一场北伐。天堂已经发出了警告,那里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在黄巢的指挥下,商人和平民们充满了热情与激情,他们的士气和团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昂。

对于天堂预测黄巢最终会失败的预言,他们并不担忧。毕竟,那可能是几个月后才会发生的事情。只要眼前有酒可喝,他们便觉得足矣。

若非走投无路,谁又会选择造反呢?

黄巢走向朱敦,热情地与他打招呼,随后好奇地询问:“天堂预言我会失败,但有人已经彻底击败了唐朝的骑兵。那人究竟是谁?” 朱敦,不过是黄巢手下的一名低级官员,他直言不讳地回答:“尚不清楚。黄兄弟,想这些事情有何意义?自从天堂出现以来,世间再无确凿之事。我们只需关注眼前,其余的不必多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