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乞丐也读书1(1 / 2)

“上天有好生之德”。

小王望着手里的木质令牌,喃喃自语。

小王是孤儿,自幼随乞丐老爹长大,乞讨为生。半年前,乞丐老爹去世,临终时告诉小王他是自己在山脚捡来的,并不是他亲生,希望自己去后他找到能照顾他的亲生父亲或母亲。

至于哪个山脚,乞丐并没有来得及说就撒手人寰。其实乞丐不知道,小王早就猜到了这些。他又不傻,自然看得出乞丐穷的至死未结婚,更没有什么地下情人、露水夫妻之类的。那是富人的玩意,乞丐没那条件。那小王这儿子从哪来不是一目了然吗?

虽然遗憾,可小王并不想遵循乞丐老爹的遗愿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不说能不能找到,找到又怎样?

如今小王年纪已近二十,一个人在社会摸爬滚打、苦苦生活,甚至连个身份证都没有。也早就没那个心力去寻什么亲了。

就一个人生活吧。

今天是小王准备倒-卖古玩的第一天。他想用这些年存下来的七百块钱到古玩市场买些卖相好的小玩意,再私卖给有收藏喜好的陌生人好赚个吃饭钱。

而手里这块“赏善罚恶令”就是众多小玩意中的一个。

令牌底部尖尖的,跟腰牌差不多大。正面一个银钩铁画的“令”,“令”字下面四个小字:赏善罚恶。

令牌背面从上到下有七个字:上天有好生之德。

“上天有好生之德”抚摸着这几个字小王再次喃喃自语。

小王有些迷惑,“上天有好生之德”是指上天有爱惜生灵,不事杀戮的品德。这他知道。可这句话不是出自《论语》吗?

而“赏善罚恶令”小王也知道。出自金庸先生小说《侠客行》,赏善罚恶二使即侠客岛的张三李四。他们主事的是龙木岛主十年一次的赏善罚恶任务,邀请武林人士喝腊八粥。他们给江湖中人分发的便是赏善令牌、罚恶令牌。可人家下发的要么是“赏善令”,要么是“罚恶令”。根本不是一整块的“赏善罚恶令”!

至于成语赏善罚恶,指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的意思。出自:汉·贡禹《赎罪》。

再者,《赎罪》、《论语》和《侠客》三者根本毫无联系。如此看来这块令牌既不是小说中的那块,也不是古时候存在过的文物。纯粹只是名字相似、内容毫不相干。

想到这,小王心里暗暗发苦,这是打眼了呀。本来以为造型古朴的是个文物,没想到是哪个缺德鬼自己乱造的西贝货。

小王摇摇头的不再想这些,倒-卖文物这事本来存在风险,自己看走眼怨得了谁。不过有时间还得去县里的图书馆继续充电。

别看小王是乞丐的儿子,也没户口,可真真正正算个文化人!

自从国家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后,在这个不起眼的村子,小王一直坚持上学到高中毕业。

说的好听的是高中毕业,难听点的其实就是在破烂的小学教室里坚持学习到17岁。至于教材之类的,都是国家免费发放,再加上村里的一些高中生毕业后残留的书籍,村里60多岁的老学究磕磕绊绊算是教完了小王等人一生的学业。

至于继续上大学深造这事?老学究没想过,小王也没想过。因为连报考的地方都没有,也从来没拿到过什么毕业证书,小学毕业证书都没有。

乞丐老爹羡慕那些有知识、衣着光鲜的文化人,所以无论小王再抗议,依然坚持独自去“挣钱”,把小王留在村里破烂的教室学习高大上的“生存技能”。

小王很聪明,用老学究的话说就是“有天赋,是个当科学家的料。”

被夸之后高兴,就愈发喜爱读书,所以他经常在“挣钱”之余,很开心的溜达到县城图书馆,希望能偷学一些牛叉的生活技能赚大钱。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看遍“经济学类”、“哲学类”、“历史类”、“物理学类”等等等等的书后,得出一个结论:咸鱼想翻身,除非是死亡。 小王这条咸鱼一没有本金,二没有人脉关系,三没有渠道。想出人头地,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