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138(1 / 2)

  可古代的统治者们都害怕,害怕百姓识字之后,会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冲击。

  原因自然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都受过那些文人的苦,那些文人们又酸又臭又硬,完全不讲道理不说,还总是让统治者下不来台。

  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特别是在宋代的时候,那些文臣们就以自己能够‘劝诫’皇帝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若是能够把皇帝喷个狗血淋头,那么他们就是成功的文臣,能够名扬千古。

  皇帝被喷了还不能反抗,反抗吧,又要被喷你不接受劝诫,是一个昏庸的君王。

  作为皇帝,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越来越少,傻瓜越多越好,要是全天下的人都读了书,那岂不是全天下的人都能‘劝诫’他们了?

  “我们要让百姓读书,但不是只学习那些四书五经,而是识字、学本领。”多认识几个字是大家都接受的事情。

  “仓廪足而知礼仪,让百姓识字也是一样的道理。”

  若是想要一个连吃饱都困难的人讲什么道德、什么伦理,那恐怕是不行的。

  同样,若是想要让一个大字不识的人知道朝廷都做了什么,靠着口口相传显然也不行。

  人们都信奉白底黑字为实,从别人的嘴巴里面听到的东西,怎么可能会有自己亲眼看到的?

  胤禛听的很认真,并且在星敏说话的时候,有自己的思考。

  他的想法是直接在教学的内容之中加入大清好的部分,让所有的读书人都学这个。

  不光是让读书人学这个,还只允许学了这些的读书人考科举,倒逼所有读书人都必须知道朝廷为百姓做了什么,大清为百姓做了什么。

  那些从一开始就学习这些内容的读书人,自然也就成为了他们大清的读书人

  然后便是收拾那些不认可的人。

  或者说都不怎么需要收拾,他们所教导的内容无法让人得到地位自然就不足为惧,学识高又如何?我们科举不只考那些!

  他们没有了传教的可能,那些至今对大清仍有排斥的书生自然一代而亡!

  但星敏的路线似乎更为广阔,她针对的不是读书人,也不是培养他们的读书人,而是培养更多的人。

  “只有实实在在让人看得到的好处,才会让人心服口服。”

  “若人人都能读书,该担心害怕的便是那些沽名之辈。”

  星敏说这话的时候也很认真,有些时候她甚至不是很明白为什么那些人会做出如此举动,写一些诗文辱骂当政的人,甚至在盛世之时谋不轨之事?

  朝代更替,本就是因为原本的朝代变差了。

  聪明的读书人,应该先观察大家的生活是不是变好了,然后再做出选择和判断。

  如何在新的当政者手中保留文化,如何同化外来者,才应该是读书人应该做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