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2 / 2)

  毕竟,之前的那种账本,想要在里面动手脚相对来说很方便,可重新整理之后就能发现,很多东西它是不对的,账目对不上,自然要找人来承担责任。

  一一追查下去,让所有的官员再次夹紧了自己的尾巴,也对胤禛这位四阿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得理不饶人。

  “除了实际的策略之外,我们的官员,还应该拥有治水的常识,水位升高多少会危害到周围的农田,每个时辰若是降雨过多,降雨多少会引发洪灾,洪灾过后可能会发生什么灾难……”

  星敏一字一句地说着,旁边盯着他的人在听到他说话之后,也交流了起来。

  这些年,胤禛和星敏给胤禛制定好了行动的计划。

  那就是不和任何官员交好,也不偏向任何人,当然除了太子。

  太子这边,胤禛依然是在和太子交流的,太子交代下来的正确的一些事情,胤禛自然也听从。

  不过,很多时候,太子和胤禛之间会发生矛盾,这个时候,多半是他们大吵一架,而后太子求和。

  这也就导致了,朝堂上的所有大臣,实际上和胤禛都没有太多的私交。

  有一部分的人对胤禛恨之入骨,但又有一部分的人觉得胤禛公平公正,是个非常好相处以及合作的同僚。

  “考核结束之后,所有的官员应该总结自己为官的经验,并且把经验传授给其它官员。让大家在处理政务这件事情之上做得更好。”

  星敏说完了之后,其它的人也开始提出自己对于星敏提出的这个问题的看法。

  刑部的人考核自然要考大清律法,其它种种也是各有各的分类。

  最后大家定下了三门考试。

  首先是《大清国是》的基础考核,所有官员统一参加。

  三年的时间过去,大清国是一套书已经完全发了出来,这涉及到大清制度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大清国是,是一个用通俗的语言写出来的,所有人都能够看懂的《钦定大清会典》摘要版。

  当然了,这个年代,还没有《钦定大清会典》,这玩意儿是乾隆让人编写的。

  清前期,各种规章制度实际上并不是很规范,所以才会有后面乾隆编写《钦定大清会典》来规范所有的事例。

  大清国是,除了前面最基础的一二三之外,又细分了各种比如科考篇、各部篇、官员篇、办事篇等等。

  因为编写的通俗易懂,现在北京城内,识字的人基本上就是人手一册,作为他们的办事大全。

  做什么事儿,找什么人,去什么衙门,清清楚楚的写在了上面,算得上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大清办事指南。

  最后书籍的总编辑,自然加上了康熙他老人家的名字,胤禛以及胤祉跟在后面,内阁学士大学士以及各部门也挂在后面。

  可以说是一个阵容豪华的,所有读书人都不得不买的一册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