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园里的夏天_分节阅读_第23节(2 / 2)

  “所以我想,不去考虑观众画像,不去给自己设障,走最大众化的民生路线,一城有一城的故事,一地有一地最真实的人。”

  程知微一股脑就把心里想的全说出来了,说完时,才发现自己紧张得手脚在抖。

  一档旅游节目,不是儿戏,她不知道这样做,究竟是否有人看,她也不知道,自己心中所要做的方向,是不是正确……

  一件事,最怕本心和方向,不在一个频道上。

  卫敏泽喝了一口桌上的茶水,静静盯着程知微看了片刻,才轻声笑起来。

  程知微原本忐忑的心在她春风般的笑容里稍稍放下。

  “我从省台退下,去做直播带货也做了两年了。”卫敏泽看向程知微:“我卖的东西受众就是年轻人,主要集中在 18 岁-30 岁。”

  “这些年跟年轻人打交道多了,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

  “当下的年轻人,尤其是以 90 后、95 后为主,没有吃到时代红利,又在信息化时代里,过度清醒。”

  “他们几乎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的重压下,所以摆烂、躺平、发疯、发癫,在跟这个社会叫板。”

  “时代发展太快了,80 以前的人吃到了时代红利,80 后吃到了互联网红利,00 后能吃到家里人累积起来的红利,好像 90 后、95 后,有点狼狈哦。”

  “其实这群人,最需要的不是现在的小资情调,因为小资永远不能成为大流。年轻人想要的,是现实中常见的小温暖,而不是那些距离他们很遥远的高奢生活。”

  “他们更渴望被治愈。”

  卫敏泽颇欣赏地对程知微点了点头:“你年纪轻轻,能看到这一层,真的很厉害。”

  受到表扬,程知微大受鼓舞。

  这一刻,她也才忽然明白过来,为什么今天的见面地点会在这家不起眼的小店。

  或许袁主任跟卫敏泽就是想告诉她,抛掉一切虚假和商业化,聚焦身边最真实的人。

  这在职场生涯中多难得,他们的理念完全一致。

  “所以主任,卫老师,新节目能不能不只是做旅游,也要强化地域美食,咱们中国人从小听到大的就是民以食为天。”

  这也是周叙奶奶给她的灵感。

  从前,程知微从不少老人家口中听到过“我们那一代人饭都吃不饱”“你们现在有吃有穿还有什么不满足”等等这类话。

  这些话经过老一辈的反复念叨,年轻人听多了自然觉得不耐烦。

  因为我们生在新中国高速发展的 30 年,我们没经历过那段苦难岁月,哪怕翻阅过无数本相关书籍,逛过无数个纪念博物馆,仍旧无法感同身受。

  但昨晚,在奶奶前言不搭后语的叨絮中,程知微头一次真真切切地触摸到那一段历史。

  一个 70 多岁的退休农林学家,记忆衰退,手脚不便,却把“种菜”“产粮”刻在脑子里,血液里。

  为了改变贫穷或者说压根不是贫穷,而是改变饥饿,经历过大饥荒年代的人,深知贫穷不可怕,饥饿才是刻在骨子里的可怕。

  所以周奶奶当年在大饥荒年代里活下来,一辈子,扎根农业领域,为的就是以后自己,以及万万千千的中国人不要再被饥饿打倒。

  “我觉得可以。”卫敏泽笑着调侃:“正好可以跟珠江台的《返寻味》打擂台,我看他们那个节目收视率一直是台冠。”

  “知微,我看好你。”卫敏泽又道:“你不要去想收视率的事情,好与坏,那不是你能操控的,你就专心做你本分工作,其他事情让老袁来。”

  袁主任一直没吭声,这会也点了点头:“那要给新节目换个名字。”

  程知微愣了一下,她确实还没有想过:“主任,你觉得方向没问题,这样的方向,叫什么名字好?”

  “三餐四季。”袁主任顿了顿,又认真说,“以小见大,容易破圈的名字。”

  一锤定音。

  程知微这几天悬着的心终于再次踏踏实实落到实处。

  正好菜上桌,农家小炒鸡,剁椒鱼头,永州血鸭,烟笋炒腊肉,干锅花菜,满满当当铺了一桌。

  都是最寻常的菜式,只是这一道道美味也能撑起餐馆老板的一整个家。

  程知微咬了口鸡肉,恍然想起了那碗鱿鱼面,以及穗花巷里成片的凤凰木,路灯下成群的飞蚊,还有那呛鼻却又令她安心的蚊香。

  程知微内心一动,她拿出手机,打开聊天框。

  “周叙,谢谢你。”

  一直到饭局结束,她回到家,周叙那头才回:“方案过了?”

  程知微倚着厨房门,将杯中冰凉的柠檬水一饮而尽,盯着这四个字,她抿唇笑了笑,随后回复:“过了,谢谢奶奶给的动力。”

  周叙给她发了个表情包,一颗结了果的西红柿树,配上四个字——好柿发生。

第18章

  脑震荡

  周六,程知微播完早间,新节目的策划案也已经到收尾阶段,处理完公事,见时间还早,便想着过富力城找林嘉裕吃饭。

  过去一周,林嘉裕的公司已经逐步走上正轨,两天前新入职了一批员工,据他说,这几个人是之前在北京就跟着他的,如今知道他缺一个营销团队,全南下帮他来了。

  能毅然跳出舒适圈,到一个全新的地方重新开始,程知微挺佩服这几个人的。当然,她更佩服林嘉裕,他天生就有让人无条件追随的魔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