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这也配叫皇帝?89(2 / 2)

“朕打了半辈子的仗了,就不能享受享受了?”】

李世民攥紧拳头,愤然的一拳捶向桌面,“砰”的一声惊吓到了殿内的众人。

“这还有一点当皇帝的样子吗?”

“强娶儿媳、奢靡享乐,他怎么就不早点去死!”

看到李二咬牙切齿的模样,长孙皇后轻声道:“岂不类祖?”

二凤扭头看见了妻子幽怨的目光,也是想起了皇后所说何事,顿时有些尬住了。

长孙皇后轻哼一声,继续看着天幕,心道:都是李家的好儿郎啊,都喜欢姓杨的吗?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虽然是背叛了李隆基的安禄山,但读过史书的我们都知道,安禄山的强大与反叛都是李隆基和杨玉环所给予的纵容,这有着绝对的关系的。

首先,安禄山并不是汉人,他的父母是突厥人。

父亲死后,母亲带着他改嫁了大唐的将军,他也随之改姓为安。

毫无疑问,安禄山是个人才。

开元二十年(732年),张守珪任幽州节度,安禄山偷羊被抓住,张守珪拷问他,准备乱棍打死,他高声喊叫说:“大夫难道不想消灭两个蕃族啊?为什么要打死我!”

张守珪见他长得白白胖胖,语言豪壮,就放了他。命令他跟同乡史思明一起抓活俘虏,他们只要出去就一定能够按时抓到,就把安禄山提拔为偏将。

张守珪老是嫌安禄山过于肥胖,此人又一向令人敬畏,安禄山感到害怕就不敢多吃食物,又因性格圆滑,善于钻营,很得张守珪的喜欢。

而安禄山又以骁勇出名,张守珪就把他收为义子。

同时,在《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中对于安禄山开元二十年到开元二十四年之间的事情有着极大的争议。

但我们不妨从此得知,此时的安禄山已经具备了平步青云的条件,而大唐尚未堕落的三省长官也看出了此子断不可留。

《资治通鉴 唐纪 三十》:张守珪使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讨奚、契丹叛者,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夏,(开元二十四年)四月,辛亥,守珪奏请斩之。禄山临刑呼曰:“大夫不欲灭奚、契丹邪!奈何杀禄山!”守珪亦惜其骁勇,欲活之,乃更执送京师。张九龄批曰:“昔穰苴诛庄贾,孙武斩宫嫔。守珪军令若行,禄山不宜免死。”上惜其才,敕令免官,以白衣将领。九龄固争曰:“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且臣观其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识石勒,枉害忠良。”竟赦之。

《旧唐书 卷九十九 列传四十九》张九龄传 :二十一年十二月,起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劾曰:“穰苴出军,必诛庄贾;孙武教战,亦斩宫嫔。 守珪军令必行,禄山不宜免死。”上特舍之。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 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 遂放归籓。

《新唐书 卷一二六 列传五十一 》张九龄传:安禄山初以范阳偏校入奏,气骄蹇,九龄谓裴光庭曰:“乱幽州者,此胡雏也。”及讨奚、契丹败,张守珪执如京师,九龄署其状曰:“穰苴出师而诛庄贾,孙武习战犹戮宫嫔,守珪法行于军,禄山不容免死。”帝不许,赦之。九龄曰:“禄山狼子野心,有逆相,宜即事诛之,以绝后患。”帝曰:“卿无以王衍知石勒而害忠良。” 卒不用。

可以说,在张守珪的带领下,安禄山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大胜,又善于钻营和讨人喜欢,让张守珪对他喜爱异常,一个出身异族的边将义子,在短短的四年内接连上升。

其升职之速度堪称恐怖,而由于安禄山的履历过于精彩,于是他也等到了一场自已亲率的战争。

这场战争史料并没有详记,总之是“大败”。

大败到什么程度呢?

让开元四相的张九龄下令“必斩之”。

而这生死大劫也能被安禄山平时经营的关系所躲掉。

大唐要斩杀官员是需要呈报皇帝的,李隆基认为杀武将不妥,于是不同意,甚至还见了下安禄山。

不顾张九龄的力劝,李隆基觉得这个胖乎乎的胡人甚是可爱,完全没有那彪悍身材的边将蛮风。

甚至还很会逗乐这位大皇帝,于是李隆基下令赦免安禄山,并且还让他高升了。】

“可爱?朕******”

“不是,这也配叫皇帝?”

李世民被气炸了,大败丧军,这都没有斩,这个李隆基脑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

“朕现在很怀疑,这个李隆基到底会不会治国?开元盛世不会是那开元四相开创出来的吧?”

李隆基:“......胡说,朕明明是让他戴罪立功的!不擅杀大臣,这是我大唐自太宗传下的遗风,这是仁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