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盛宴_分节阅读_第662节(2 / 2)

  我并不是一个轻易会为人左右的人,事实上结局期我是不看留言的,一直到完结后才会回头细看,就是怕过于汹涌的情绪和要求会影响我个人的写作抉择。

  写作说到底,就应该是独立且孤独的历程。说句大家也许会不满的话,读者的意见可供参考,但真的完全按照每个人的意见去推进,一本书也就离崩塌不远了。

  事实上在她们和我嚎叫易人离的时候,我曾经冷漠表示:打住。

  到此为止。

  不要再试图影响我的写作。

  上帝只能有一个。

  在林飞白和周沅芷的爱情上,我也曾经表示质疑,我觉得那一睡是否有点俗?

  师爷和我说,不,如果没能得成正果,那周小姐就是骚扰了。

  有道理。

  所以林飞白成为我写作至今唯一一个写清楚了爱情主线并和别人修成正果的男配。

  这已经是我为读者所做的违心让步。再进一步,说实话,我做不到了。

  并不危言耸听地说,写作自有其灵魂,人物自有其选择,违拗的后果会很严重。

  哪怕读者会骂我,有些初衷是不能随便改变的。

  最后结局出来后,朋友试读,半夜三更发朋友圈骂我。

  然后她问我,为何要写死林帅?写死侧侧?写死飞白?

  我说之前的每一个情节都在映射结局。每个人的结局我在开文的时候就已经预设完毕,如果出现变化,才是我写崩了。

  她说你写了林帅无数次憧憬和侧侧的未来生活,我都信了。

  我说你也是作者,你难道不知道按照行文定律,不提才有无数可能,憧憬越多越没未来?

  她说那也不是必须死,幸福大结局不是很好。

  我说是很好,但是这个人物,和他们的爱情,会失去魅力。

  他会在幸福生活中渐渐平庸,影响我塑造这个人物的本来动机。

  他本该是丰碑,人心不死则永世不替。

  侧侧本该是永不开败的妖花,令人向往又令人唏嘘。

  这是属于人物的独特魅力,他们本该成为经典,我对他们的爱不下于主角,所以不愿意琐碎平凡的人间烟火,浸染了他们永远浓黑的鬓。

  更何况这样的生死不替的深情,无论留谁独活,都是对他的残忍。

  从此漫漫长夜,人生永暮,等待一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

  我的朋友最后赞同了我,她说,便如碧血剑里,最令人记忆深刻的,便是夏雪宜和温仪啊。

  所有的结局都不是心血来潮,从马车冲出皇宫大洞的那一刻,文臻和林帅说,我要救你的心,从林帅看见大洞那边,百姓为他拦阻大军开始,结局便已经注定。

  因为那个情节,本就是为了铺垫某些选择的心理原因。

  否则何以在林擎这样纵情潇洒的人,在被皇朝伤透心之后,还能继续坚守边关至死不退呢?

  那只能是为了百姓,为了那日在天京,所看见的为他血肉挡大军的最可爱的人们。

  然后说到侧侧,在山河前期,当很多人不喜欢侧侧时,我说我不会替她解释,而她也从来不需要原谅。

  她一生活得自我,走得痛快,铁牢里那一抱,香宫里和孙儿相处的那一段日常,已经是我特意添加的属于她的温暖和亮色。

  于她,于林帅,同生共死,胜过独留一人一生凄凉。

  这一生充斥欺骗背叛诡诈恶毒,便留下也已内心千疮百孔,还难免遭受世俗的侵袭和约束,我想给他们另外一种人生,重生归来,一切回到初见那刻,林擎不会成为俘虏,侧侧不会被人设计,知晓未来所有陷阱和黑洞的两人,会绕开生命里最为可怕的那个人,从此相爱的人生里没有燕时行。

  那该多好。

  最后说到小白的离去。

  首先,林飞白不死,唐羡之就应该无法下湖州。战神之子,不该在战场上束手无策,这不符合逻辑。而情节推导,湖州必须被破,否则整个后文都难以为继。

  其次,文中不止一次提到马革裹尸的暗示。

  这个人物也只会在最后的为国捐躯中得到彻底的拔高。

  否则也不过是平庸一男配耳。

  再次,唐羡之累死了林飞白,然后天京城头上,燕绥累死了他。

  一饮一啄,自成因果。

  而只有林氏父子这样的大义和牺牲,以及德妃和随便儿的深厚情谊却又半途失去,随便儿才会下定决心要为了他们争夺皇位,东堂皇族最后才能改姓林。

  想要颠覆千百年封建礼教中最重要的姓氏崇拜和家天下传统,必须有勉强说得过去的理由。

  王朝历史上,满门战死,不在少数。

  卿不见杨家将乎?

  便是飞白自己,之前一直拒绝周小姐,也不明着追求文臻,不也是顾虑着这些?

  所以,不是我非要把他写死,我很明白地说,这个人物,从一开始就定下了这个结局,对他人设的塑造,同样也是为这个结局服务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