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到苏州了10(1 / 2)

周员外的车队进城后,先让一个腿脚快的随从回府通禀,车队一直沿大道走过了两条大街,再转进一条侧路,最后走进一条巷子,在巷子口第一个大门口停了下来,这就到了周大官人的府邸。

青砖白墙灰瓦,大门开在中轴线上,书上所说典型的江南明清建筑。从巷子口到大门从院墙长度估摸这院子面积就不小,能在苏州城内有这么大院子代表的就是实力,妥妥的大户人家。

头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马越夫妻二人就商量过,总不能空手到人家里去,这一路上的照顾不说,还不知道要劳烦多长时间。于是商量半天,拿出老婆化妆包里一瓶没用多少的coco小姐香水送给周大嫂当见面礼。

一行人下得车,得到消息早就在门口等候的周府大管家在侧迎入大门,然后穿过仪门。

周大嫂则在堂厅门外等候,上身穿着素净优雅的竖领大襟大袖长衫,下身是织金马面裙,头上简单的盘了发带个鬏髻,插只青翠的玉簪,彰显低调中的奢华。从面相上看就是那种良善持家的女性,从身形看本应该是江南小家碧玉,而年轻时丈夫长年在外,她一个人在家含辛茹苦照顾婆婆拉扯侄儿带大儿女,虽然这些年生活富裕了,但多年的操劳让她过早的显出衰老之态,眼角已经出现严重的鱼尾纹,两鬓夹杂着不少白发。

从一见周员外的就露出的笑容,看得出夫妻二人很是恩爱,周员外快步上前先是寒暄了几句,然后向夫人介绍了身后的马越一家。

马越一家三口上前见了礼,马越饱含感激的说道:

“要给大哥大嫂添麻烦了。”

儿子上前叫伯母好,听到周员外说才8岁,周大嫂也是惊讶了一番。

吴霜两只手捧着把香水递给周大嫂,

“我们随身也带什么好东西,这瓶海外的香水送给大嫂。”

这是在古代,周大嫂也是头次碰到这样送礼物的,愣了一下,但她也是很有涵养的人,怕客人尴尬,连忙接过香水。

香水入手细看下,只见是一个透明扁长方形瓶子,非常秀气,正面有个黑色半圆交叉符号,瓶子上面有一个不知什么材质的圆盖,里面的淡黄色液体一清二楚。她也算是有些见识的,登觉此物罕见估计价值不菲,贸然收下有些不妥,于是扭头看向丈夫。

周员外当然也是头一次看到这种香水,他马上意识到,路上同马越讨论过的衣服和看到的卫生纸,那都是大众用品,而这个漂亮瓶子以及装的香水恐怕不是什么能大量生产的便宜货,赶忙对马越夫妻说道:

“贤弟一家蒙难,让我们收这样贵重的东西有点不合适。”

马越说道:

“这个香水在我们那里谈不上很贵重,也是常用来做礼物。我们来得意外,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这本是内人自己用的一瓶,只为表达一点心意,还希望大嫂不要嫌弃。”

见马越这么说,周员外想到马越也是读过书的人,估计就是落难也要讲个体面,自己再推辞就不合适了,于是示意夫人收下。

周大嫂看丈夫同意收下礼物,于是向吴霜表示谢意:

“谢过妹妹了。”

“姐姐客气了。”

妹妹姐姐一喊出来,这亲密度一下就上来了。

吴霜立即凑上前教周大嫂怎么用,拔下瓶盖,对着周大嫂手腕一按一喷,coco小姐特有的香气登时弥漫四下,让周大嫂很是惊喜,女人对化妆品的喜爱是天性,市面上顶级的胭脂水粉她都有,但这样的香水听都没听过闻也没闻过,当即爱不释手。

周员外也是称奇,叹到自己走南闯北一二十年,也没有闻到过这么奇特香气的东西。

愉快的交流后,周员外没在客厅停留,一路把马越一家领到后院去见老夫人,向老人家行了礼。这举动就是视为通家之好的意思了,古人重情谊,非寻常亲朋是不会向老人引见的。马越也是感动,这保不准是几百年前的血亲,才会这样才认识几天就视为挚友的举动。

周府的大宅子是个五进两跨的院子,周员外让管家收拾了一个最好的跨园客房让马越一家居住。还吩咐让下人们烧好热水,让一家人好好泡个澡,古代这叫洗尘吧。

洗漱之后,三人感觉焕然一新,路上洗澡没条件,每天都在换衣服,身上臭哄哄的。

期间周大嫂让丫鬟拿了几套明朝妇女的衣服给吴霜,给吴霜高兴得在马越面前搞了一场汉服秀,来来回回换了几遍才决定穿那一套,但就是懊恼头发旅游出发前刚剪了短发,没有齐腰那么长,不能像周大嫂一样盘成好看的发髻再插上根簪子。

中午,周员外两个儿子放学回家吃饭,两家人坐在一起用午饭。周大嫂安排得格外隆重,菜肴没有寻常家养的鸡鸭鱼肉,荤菜都是野味奇珍,再佐以时令菜蔬瓜果,让马越一家是大快朵颐。

吃完午饭,让吴霜和儿子在家歇息,周员外急不可待的就带着马跃去参观他的织坊,好多天不在,得去巡视一番。

路上经过一座拱桥,马越记得中学历史书上说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表现,就是织工们聚集在一起等着雇主来选用,还配了副有座桥的古图,但这个点都是下午了,除了一些力工和车马在等待雇佣外,没有人群翘首以盼的场面。

周员外的厂在城东郊外的一个村里,也是占地很大的一个院子,而且同样的开厂的院子这村有好几个,老远就能听到“哗哗”织布机拉梭的声音。

员外的两个侄儿负责管理织坊的生产工作,所以平时就住在附近,在得知叔父回来以后,都是跑到村口迎接,一路寒暄进到厂院里。 看到几个屋里挤得密密麻麻的百十台织布机,马越恍惚中记起小时候老屋侧屋的横梁上就搁着一部老织布机,是太奶奶那辈传下来,奶奶年轻时候还用过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