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3(1 / 1)

姜凡没有彻底睡着,他听见张涛的声音,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他的世界一片模糊,张涛的面容也朦朦胧胧。他却明白张涛那个没有前文的问题到底是在问些什么,于是他望着他的眼睛:“我喜欢物理。”

张涛从没和不戴眼镜的姜凡对视过,失去了一层玻璃镜片的阻隔,他下意识地想要闪躲。可姜凡的目光却不似他印象中那般冰冷凌厉、似刀如枪,或许是暮春午后的暖风抚平了嶙峋的棱角。

他们离得很近,近到他开始怀疑姜凡能否听见自己过速的心率:“……我也喜欢物理。”他没经过思考,全凭本能地说出这句话。

只是话一出口,他便为自己的不自量力感到羞愧。他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资格在姜凡面前说出“喜欢物理”,他也同样在去年秋天参加了物理竞赛,可仅仅止步于浙江省的省赛,获得了一个当时已经在自主招生中起不到什么作用的省二等奖。连省一等奖都没有拿到,更不用说入选省队,参加全国竞赛了——他连跟姜凡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机会都没有。

张涛鼓起勇气,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天才同桌的冷嘲热讽。但和他预想中的不同,姜凡只是对他笑了,这个总是不茍言笑的少年罕见地将唇角抿起上扬的弧度:“那北京见,张涛。”

Chapter 03

后来的事,张涛已经记不太清,但他一定睡了一个安稳的午觉。只是当他再睁开双眼,坐在他左边的人已经从同桌姜凡变成了驾驶座上的李想。

李想一改方才稍显严肃的态度,神情逐渐柔和起来:“季帆同学,你今年才十八岁,却能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喜欢一件事,以之为目标,并且为之而奋斗,这很了不起……季先生,我想您也看到了他的决心。”话锋一转,这才是他的真实目的——他不可能放任季帆这样的学生去报考计算机专业。

季父叹了声气,作为一名父亲,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季帆对航空航天的热爱。但作为一名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生意人,他深知梦想不能当饭吃。这个世界上分明存在着成千上万条捷径,他的儿子却偏要选择一条荆棘密布的道路——在航天院所这种门阀盘根错节、子弟成群抱团的机构中,他们的家庭没有任何背景与资源优势,季帆若想有一番立足之地,只能纯粹地凭借机遇和能力。而季父也并不指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出人头地、报效国家,只希望他能少些奔波和操劳,衣食无忧地度过一生。哪怕这个期望不够伟大,不够崇高,甚至在少年人一腔孤勇的衬托之下显得如此庸俗。

见季父不语,李想继续劝慰道:“背井离乡地前往北京,又选择了一个在很多人看来工作强度大,薪资水平也不算高的情怀专业……您的一切担忧都是合情合理的。待会儿到了酒店,我们会请几个相关专业的老师同学一起来详细谈谈。”

“季先生,我们大概能猜到您的顾虑,毕竟这也是绝大多数学生和家长犹豫着要不要报考航空航天类专业的原因。但作为国内在这一学科上最为专精的高校,北航完全可以为季帆同学提供最丰富的教育资源、人脉关系和工作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您所担心的情况发生。”张涛已经分不太清自己的劝说究竟是出于履行工作职责,还是出于尊重学生意愿、维护热忱理想——或许也没必要分得太清。

季父自然不可能当场就改变一贯的想法,但态度也算有所松动,接受了二人稍后详谈的提议。季帆则是见好就收,连忙把话题引到自己的发小身上:“那林羽怎么办?是不是要联系清北的招生组,然后把他送过去?”

“其实……”张涛不知道要怎么去解释今年混乱的局面,“清华和北大的招生组都和我们住得很近。”

“有多近?”季帆和林羽眨巴眨巴眼。

他回答道:“一幢双子楼,我们和清华在A座,北大在B座。”

两个少年面面相觑:真的不会打起来吗?

张涛挠了挠头发,这其实是一系列必然与偶然共同引发的结果。

在北京的头部高校圈内,北航一直保持着“即便排不上第三,也绝对跌不出前五”的地位,同样以工科见长的清华正是他们奋力追赶的目标和榜样。而且北航当年建校时还合并了清华的航空院系,两校本就颇有渊源,清华也不介意带带小弟。毕竟清北对国内其余985高校的断层式碾压已是不争的事实,与其至少还隔着华东五校的北航无法对清华构成任何威胁,二者之间也就不存在实质上的竞争关系。伴随着交流合作项目的与日俱增,两校近些年来相处得可谓十分融洽。

对于北航在南方诸多省份招生工作的失利,学校招生办所采取的另一个改进措施则是向清华取经,甚至把浙江招生组的住处都安排在了清华招生组楼下。哪怕清华这种全凭学校实力、基本不靠技巧的招生经验并没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他们也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捡漏几个清华落榜生,直接拉回自家招生组的房间。

北大那边的情况则要复杂许多。据薛珅描述,他们招生组原本的正副组长是两名任职于同一学院的教师,两人在今年五月中旬被卷入了一起学术不端案件,目前仍处于调查阶段,学校领导层要求招生办暂停他们在浙江招生组的工作。这一通知来得相当突然,招生办内部没有任何应急预案和备用人选。优秀的生源质量使浙江省的高考招生一向是招生办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这两位老师均出身于浙江省,已经连续多年带队北大浙江招生组,并且和省内的诸多重点中学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无论让谁来顶替他们的职位,即使拥有与之相媲美的工作能力,也无法具备如此富有针对性的实战经验,更不可能手握这样大规模的优质学生资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