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_分节阅读_第225节(2 / 2)

  陈名夏顿时发现了不对劲,这朝廷是针对我们南直隶人?但是为什么一甲第一名是我们南直隶人。

  陈名夏当即四处打听,总结了一下,这次全国来京参加会试的士子大约两千多人,目前录取了一千余人,也就是录取率达到了恐怖的一半。

  朝廷给的理由还是很让人信服的,朝廷现在缺官,多录取点进士也是理所当然吧。

  但是陈名夏又到处走访,发现南直隶士子就只中了一个一甲第一名的杨廷鉴,其他人全部没有中。

  而隔壁的江西就更惨了,全军覆没,一个也没有中。

  陈名夏顿时怒不可遏,这就是在区别对待,以前哪一次不是江南籍士子霸榜整个进士前列名额,这次直接给了一个一甲第一名,其余的全部刷掉。

  如果这不算内幕,如果这还不算暗箱操作,那这究竟算什么。

  当然陈名夏要是知道其他地区的士子全部被录取了,就江南籍士子被滤过了,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当然现在其他地区的士子也不知道,他们是被全部录取了。

  浙江的士子都认为是我们浙江籍的大佬在操作,把我们全部录取了,这可不能到处乱说。

  河南籍士子都认为我们九死一生回到朝廷的怀抱,朝廷对我们倾斜一点,这也无可厚非,这也不能到处乱说,放在心里便是。

  其他地区的士子也认为现在战乱频繁,我们千辛万苦,不远千里来到京师会考,朝廷对我们重点照顾一下,这也是合情合理。

  古代交通信息不发达,即使大家心里都明白一些。但是朝廷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大家就完全不清楚了,只是都认为自己是就被重点照顾了。

  陈名夏是著名的复社成员,在江南地区名声响亮,很有号召力,当即便把自己的分析告诉了江南籍士子。

  江南籍士子顿时怒不可遏,吵吵嚷嚷的要求讨回公道。

  陈名夏耍了一个心眼,当即找到已经高中了一甲第一名的杨廷鉴,让他站出来为同乡士子发声。

  面对群情激愤的同乡,杨廷鉴也被搞得下不了台。自己现在这是高中一甲第一名,只要殿试不出意外,状元妥妥的。

  现在这被同年抬捧,要去对抗朝廷,要是恶了朝廷,自己这状元不是就要飞了。

  但是也容不得多想,便被同年给架着前往午门找朝廷讨个说法,找皇帝讨个说法。

  杨廷鉴心中惧怕,但是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得趁空隙让自己的家丁前去向朝廷通报消息,表示自己是被胁迫的。

  也正是杨廷鉴的这个举动,才挽救了他的仕途和人生。

  陈名夏当即裹挟着杨廷鉴,打着杨廷鉴的名号,召集了近五百的江南籍士子前往午门闹事。

  虽然江南籍士子群情激愤,但是还是有很多滑头,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一旦正面和朝廷对抗,那马上就是缩边边。

  京师的百官对这次的会试那也冷眼旁观,主考官是礼部尚书施邦曜这个是情理之中,但是几个副考官也是浙江人这就有点过分了。

  最为关键的踏马你李大人还挂了考官的名额,你们这是自己人吃肉,连口汤也不给我们喝啊。

  不过常言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你们搞得这么过分,肯定要引起反噬。

  面对本次录取了一千名进士的骚操作,百官表示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第329章 镇压士子暴动

  当然李党的骚操作还不止如此,居然把江南籍的士子基本给削掉了,这肯定要犯众怒。

  果然这李党骄傲自满,肆意妄为,最终肯定是取死之道。

  面对五百多江南籍士子聚集起来,准备闹事。百官顿时沸腾了,这次不说让李大人下台,也得让李大人尝一尝苦头。

  要是顺便把几个浙江籍的考官给拉下马,那就完美了。

  得益于杨廷鉴的告密,礼部尚书施邦曜当即得到了消息,知道江南籍士子要闹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赶紧来到隔壁的户部衙门找到李适,

  “李大人大事不好了,江南籍的士子聚集起来,准备要到午门去闹事去了。”

  没有想到李适眼皮都没有抬一下,只是轻飘飘的说道,

  “这不是预料之中的事吗?放心,他们过不了承天门。”

  施邦曜却是急在心头,

  “李大人啊,这数百士子闹事,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要是朝廷顶不住压力,此次的一切成果都将报废。”

  “再说要是这事不妥善处理,传回江南地区,江南地区不得不和朝廷离心离德?”

  李适只是淡淡一笑,

  “稍安勿躁,本官不是说了吗,他们过不了承天门。还有便是我们就是朝廷,根本不存在顶不住压力一说。”

  “至于江南地区,朝廷的手也伸不到那里去,管他那么多干嘛。”

  施邦曜只得目瞪口呆,果然无法无天,三观尽碎。

  只见陈名夏裹挟着杨廷鉴带领着数百士子,风风火火的赶到承天门,便被五城兵马司的士兵给团团围住了。

  面对五城兵马司的士兵,士子们那是一点都不害怕,他们敢对我下狠手?

  陈名夏当即便要以肉身为武器将五城兵马司的士兵给冲散,然后冲进皇城,到午门闹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