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杀!都是军功——!(求订阅!)137(1 / 2)

月落,日升。

当晨曦洒落在河面之际,诸军已然拔寨,皆是准备继续行军。

新的军令,一早已然是下达军中各部。

大军将长驱阴山。

刚睡醒出帐的李治小野鸡,这会正一脸懵逼的看着原本五万六千余军士,此刻开始分兵而行,一路由卢国公程知节率领向西北方向而行,一路由略阳郡王李道宗率领向东北面行军,两万余将是皆是换上了轻甲,明显是要急行军。

而且军中还有大批的骑兵不见了,据说是在苏定方的统领下,昨夜就已经是出营狂奔而去。

大家都很忙,大家都在干正事,只有李治一脸懵逼,他甚至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站在这军营之中,显得是那么的多余。

为了考虑到晋王殿下的睡眠质量,昨晚确定最终战略的会议,并未对李治发放邀请函。

…………………………

……………

时光如流火,转瞬流逝。

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九,寒食节。

这是唐朝官方钦定祭拜先祖的日子,清明则是寒食节的附属之节,直到宋元之后,清明才逐渐取代寒食的地位。

这一日,距离北征大军离京,已经是过去了十九天。

上午,巳时正(10:00)。

长安,太极宫两仪殿。

在太极殿大朝会结束之后,天子紧接着便是在两仪殿召见了政事堂全体宰相,以及几个参政的皇子,显然是要商议要事。

两仪殿中。

李世民一袭简单的明黄龙袍,一如惯例的捏着自己的八字小胡须,微微侧身坐在大位之上,面色看起来还算不错,并无气怒之色,但也说不上高兴。

今晨早朝之前,他便是已经收到了北征前线传来的八百里加急捷报,军报内容简洁明了,定襄城之围已在十四天前被解,二十万薛延陀军在苏定方率领的大唐先锋军和李思摩军的合击之下,六天之内,接连三战三败,又于七天前撤退之际,被李道宗率部半道截击,再大败,四败之下,损兵八九万之众,大度设一路撤退,引十万余残兵退入阴山境内。

同样在七天之前,夷男本部十万援军,则是被程知节所部袭杀,斩杀万余级,俘虏三万余众,余者溃不成军,夷男正率领残部奔逃回郁督军山。

且。

唐军本部三万军马,在行军大总管李象率领之下,皆是已经按照既定时间到达了阴山,李道宗部和程知节部以及苏定方部、李思摩部,都已经和本部军马汇合,待稍作整顿之后,便是要对阴山的薛延陀军发起最后总攻。

在这一场总攻结束之后,薛延陀的主力大军便是基本上宣布废了。

但是。

在李世民看来。

就照这么个打法,大胜自是没有问题,但是想要活抓到夷男,还是个未知之数。

而在漠北这种地方,只要没有抓住头子,很容易东山再起。

‘唉——’

‘象儿还是太年轻了。’

对于这份北征战报,李世民并不感到失望,但也没有多大欣喜,只能说现在北征前线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早在预料之中。

“诸位。”

这时。

李世民目光扫过殿中这帮执宰。

重整后的政事堂,分布如右:中书令杨师道、中书侍郎岑文本、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尚书右仆射萧瑀、门下黄门侍郎褚遂良、黄门侍郎韦挺、黄门侍郎刘洎、高士廉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代行中书门下职务、长孙无忌以司徒身份代行侍中、兵部尚书兼参豫政事李世绩、吏部尚书兼参豫政事狄孝绪。

十一位政事堂宰相,这就是贞观朝最新的最高权力架构。

“平定薛延陀之后,当如何处理漠北。”

“畅所欲言。”

天子之音,在这两仪殿中响起。

李世民今天之所以特意把政事堂一众宰执留下,还顺带着把魏王李泰和蜀王李恪这两个给叫上,就是要商议一件事。

待到薛延陀国被灭之后。

大唐当如何来治理漠北之地,如何才能确保大唐北境长固安宁。

究竟是继续扶持新的部落,扶持新的可汗作为大唐代理人来统御漠北漠南之地,还是直接设立都护府,索性把草原纳入大唐版图。

在这个时代,地盘大了,也不好管理,毕竟在科技树没有点亮执勤啊,各种矿产资源也用不上,尤其是草原各部,从这些草原人的身上,大唐实在是看不到什么利益可取之处,唯一的愿景,就是不要作乱。

而大唐要做的,就是以怎样的措施,来保证草原十八部的稳定。

………………………………

………………

与此同时。

漠北,阴山之外,唐军大营。

二三月的漠北苦寒,除却呼啸不止的风寒冷沙之外,还飘着雪。

大营中军帐之外。

苏定方、程知节、李道宗,李思摩,四人都是被齐齐拦在了这大帐之外。

“大总管身染风寒,不便相见。” 程处弼站在这帐外,硬着头皮挡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