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祖孙论政!百官夜朝!审判长孙无忌!234(2 / 2)

面对李世民这般称赞,李象顿时面色恭谨,认真道:

“皇祖父谬赞,孙儿不过只是闲暇时多看了几本书罢了,远不及皇祖父!”

“世间才有百斗,皇祖父独占九十八斗,余者孙儿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

此话出。

在旁的苏璃拿筷子的手微微一顿,嘴角微微一抽,俨然是已经有点快听不下去了,见过拍马屁的,没见过这么拍的……

“哈哈哈哈——”

不过,李世民显然对此很是受用。

拍马屁得分人,好大孙的马屁,就像是抹了蜜一般,怎么拍都是很爽。

然,拍马屁归拍马屁,正事也得聊。

“对了象儿,有一件事,近来困扰朕许久,朕一直都想问询于你。”

李世民和李象,不仅是祖父,更是君臣,二人之间商谈的事情,除却琐碎家事之外,还有着国事,二者密不可分。

“皇祖父请问。”

李象知晓,李世民这是要问政于自己了。

“自六月始,考成法推行天下以来,至今亦是有了三四月之余,百官行效确有显著提高,百姓之间,亦是美名不断。”

“这三四月的时间,依据考成之规,罢去了诸多尸位素餐之僚,这些人大多为滥竽充数的世家子弟,罢去不足为惜。”

“但官员中的怨气,随着考成法愈发严峻,亦是在逐日攀升,朕担心长此下去,天下或有乱象。”

可见,在考成法究竟是否真正具备效用之上,李世民是暗搓搓做过普查的。

这就是明君和庸君的最大区别,一项新法的实施,明君自会去用自己的眼光和手段,来判别这究竟是良政还是恶法,而庸主,则只是会坐在皇宫里听虚假的ppt。

而对于二凤所说的这种情况,李象亦是早有预料。

不论是什么年代,科技会变,但人性不会变。

跳出舒适圈,从古至今,都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

这些大唐官员,从地方到朝廷,有着七八成都是世家子弟,一个个平日里都养尊处优习惯了,现在突然来了个考成法约束,自是忙碌的飞起,而单单忙碌也没用,得有真才实学,是骡子是马也都显像了。

业绩不行的,浑水摸鱼的,有一个算一个,直接从要职调岗到闲职部门,或者直接罢去事职,留个散官领工资,让你闲个够。

而这些要害部门被罢去的官员位置,在萧瑀、狄孝绪(吏部尚书)以及裴行俭(吏科给事中)的三位一体操作之下,大部分都是被象党替补。

当然,为了不表现的那么明显,也特意流了一些名额给其他几党。

但世家子弟中,亦是有着一部分是真才实学,有着一部分是认真干活的,更别说那些出身于寒门官员,亦是很多都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这些人都是帝国的柱石,疯狂折腾他们,并非是目的。

而且在长期高压之下,心中必然会积攒怨气,并且这股怨气,最后到头来,会尽数算在他秦王李象这个考成法的发起人账上。

君不见大明张居正归天之后,身后事之惨烈,百官竟是无一人为之求情,这都是平日里被高压整的心中怨恨。

“皇祖父,俗语说得好,打一巴掌之后,当给一颗甜枣。”

“考成法是一把悬在百官头上的剑,可令百官不敢懈怠政事,不敢贻误于民,可保证大唐百年的繁荣昌盛。”

“然而,世间之事,从来都是利弊相承。”

“考成法的弊端,就在于对百官太过严苛,让百官没有路子可钻,以致于官僚心声怨愤。”

言语至此,李世民点了点头,听的极其之认真。

御下之法,当有松有驰,压的太紧,把空子尽数封堵,有时候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朕近日忧虑的也是此事,只是一直未寻到好的办法解决。”

从李世民的角度来看,安抚百官,最为简单也是最委婉有效的方法,那便是加恩赏赐。

但这并非是一件易事,考成法面对的并非只是一衙一司之官僚,而是大唐三百六十州所有的官员,总不能挨个挨个全部都赏赐一遍。

而且,这个赏赐的度也是个大问题。

这一次赏了金帛,那下一次赏什么?下下一次呢?

总不能隔三差五的就实行天下大赏,长此以往,形成惯例之后,将会成为何等不可收拾的局面。

人心之贪,是永远喂不饱的,只会要了还要,以至于理所当然。

要了一次就会要第二次,就会要更多,而且要习惯了,以后你不给,反而是变成了你的过错。

“皇祖父,孙儿有一法,可解考成法之困局。”

李象微微一笑。

“哦?象儿快快说来。”

在李世民看来,自个好大孙的脑子里都是道不尽的锦囊妙计,眼中充满着期待。

“考成法施行,上下一心,国家必定富强,国库财政必有增长,可以每年从财政增长的结余之中,拿出一定比例的金帛粮食,作为给与百官的奖励,这便是奖金包。”

“然后于每年年终考核之际,依照百官的考核结果以及百官品阶和当年对国家和百姓的贡献度,进行发放。”

“这一部分奖励,可以称作:年终奖。”

“干活的人,最怕的便是没有盼头和目标,有了这份丰厚的年终奖,百官便会勤恳一年,待领到年终奖的那一刻,憋了一年的心中怨气自会烟消云散,且会对朝廷感恩戴德。”

于李象看来,李世民就是过去对百官太好了,把人都养刁了,而大明朱元璋又是对百官太差了。

两位千古一帝的御下之法,得稍稍中和一下,便是能够达到完美。

天子可以把官员当做牛马来驱使,但必须得给干草吃,而且时不时还得发点新鲜草。

闻言,李世民似是觉得很有道理,眉间泛起琢磨之色,他感觉这法子很有可行性,但是一时间还没有完全将其捋顺。

毕竟李象提出来的这个概念,对于一个公元六百年的帝王来说,实在是太过于超前了,得需要一定时间来消化。

二凤思索片刻后,道:“嗯,朕大致明白你的意思,这件事容朕再考虑考虑。”

在旁的苏璃听着祖孙二人之对话,有一种莫名的感觉。

这,就是执宰天下么?言语之间,便可抉择千万人的未来。

而就在这个时候。

守在这露台之外的内侍监王德,低着头,迈着小碎步来到李世民身侧,低声道:“大家,百官已经入朝了。”

话音落。

李世民眼眸微凝,掠过一抹冷光,微微颔首之后,这王德便是躬身退去。

接着,抬眼看向对坐的李象,道。

“象儿,可吃饱了?”

这一句话代表何意,李象心中自是明白。

话,谈完了。

饭,吃饱了。

那接下来,自然就该是干正事了。

“孙儿饱了。”

李象点了点头。

“那就随朕一同去贞观殿吧。”

“文武百官,还有你的舅公,都已经在等了。”

提及‘舅公’二字,可见李世民面色之寒。

说着,李世民便是已然起身,顺便温和的看了眼正欲起身的苏璃:“苏璃,你身子不便,就不用一同前去了,今日天色已深,夜里你与象儿便住在宫中,朕都已经安排好了。”

“谢皇祖父。”

苏璃恭敬称礼。

在旁,李象笑着拍了拍苏璃的手,便是起身跟着李世民走出了这养心阁。

‘长孙老狗,新仇旧账,该算总账了。’

……………………

紫微宫,贞观殿。

天色已然入夜,整个大殿有着上百盏灯火摇曳,将整个大殿照的通明。

此番陪驾洛阳的文武诸臣,但凡五品及五品以上官员,此刻都是已然聚集在这贞观殿中,文武分左右之班列而坐。

夜色寂静,百官亦是无声,唯有沉重的呼吸声,令人愈发沉重。

所有人的目光,都是集中在这大殿中心之处。

在那,站着一道百官都极为熟悉,昔日里百官只敢远眺其背影的存在,贞观年间的第一重臣,长孙无忌。

此刻的长孙无忌,满身鲜血,长发披散,颇有一番狼狈之意。

但,却是昂首挺胸。

他,似乎很骄傲。

———————

ps:求月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