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大司农123(1 / 2)

大司农就是这个时候,来到昌化县的。

他也没有急着一路疾驰直奔叶家村,而是按国师交代的,把沿途的耕作工作,都巡查了一番,包括但不限于人员,水平,还有农事政令的执行程度。

然后,他就差点回不去了。

在皇城久了,他主要负责的,其实就只有皇帝每年的耕作事宜,对田里的事情。如果不是国师的特殊关注,他原先,还没有身边的副手懂得多。

跟地方选拔出来,具有专业技术的司农不同的是。他是科考出身的官吏,并不是因为擅于耕作,才做到了如今的位置。

他五年前便成了大司农,如今却还是第一次,巡查皇城以外的耕作情况。

他相信,身边的四个副手,比他好不到哪里去。

因为此时他们,看着田间地里头,明显产量不足三成的番薯,玉米等农作物,神情已经可以用悲怆来形容了。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土地贫瘠。而贫瘠的根源在于,地上一直有农作物。

大多地方,沤肥的方式,都是简单粗暴还不保证效果的。

甚至有些地方,连正确沤肥方法都不懂,灌溉用的就只有农家肥。更别提,还有按时按需给肥的各种讲究了。

而且因为农田产量不高,所以人也吃得少,吃得少,因此排泄得少……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大庆对耕作一事,虽说一直重视,但是上层人士,关注点一直只有一个,税收。

只要粮税到位,那就是没问题。哪里会管他人的死活。

因此这一路走来,他们可算是,知道了什么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大庆主管耕作的官吏,就算是大司农,也就一个从四品。年头到年尾不上朝都没人留意的那种个,

等级划分就更简单了,只有三级,县级称之为农官,也就是田曹。州府级的,被称之为司农。

一路经过几个州府,十几个县城,农官基本都是空缺的,司农倒是有,但是基本一问三不知,一看就是靠背景关系进来的。

“我自就任以来,自认为兢兢业业,没想到……回京之后,我会自己上折子请罪。”

等他们又在一个县,定下选拔农官的条件和流程,还留了学徒从旁协助并指导农事后。

这才重新登上马车,赶往叶家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司农徐家和一脸沉重的道。

四个副手相互看看,其中一个最为精瘦,四十出头的方脸官吏,陈明东忍不住的接话道,“农事是地方政务的一环,如果不是这次持有国师手令,哪里能这般容易的,让地方官吏同意选拔农官?”

“所以大司农,这事您无需太过自责。”

徐家和却是摇头苦笑,“哪里能这么算的。皇城的百姓吃饱了饭,我们就以为大庆的百姓,都能吃饱饭。是我们太一叶障目了啊!”

“怪不得国师,任何事情都不在意,唯独会关注农事。”

“偏生我还一直觉得,自己做得很好。” 但是一想到国师临行前,对他寄予的厚望,辞官的话,他就怎么都说不出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