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罗汉堂哥弟双学艺,三皇寨僧道两论道16(2 / 2)

喝完水,见道长还在看着自己,慈眉善目,略带笑意,出于礼貌,世安也朝他微微一笑。</p>

道长作揖道:“小师父俗家哪里?”</p>

世安道:“我是四川人。”</p>

“小师父不远千里来到少林学艺,如此刻苦,在众多弟子中未有能及者,以我看,一定是高县来的洪世安师父吧?”</p>

“道长如何知道我名字?”</p>

“贫道王善,听说佛教高僧罗空大师正在少林宣讲佛法,特来拜访。前几日与贵寺方丈、罗空大师探讨佛理与道法,后又论及当今世态炎凉,曾听方丈提及小师父的名字,刚才看小师父练功,猜想一定是了。”</p>

“原来是王道长,幸会。”</p>

“世安师父如果不嫌弃,王善愿意与你结缘,在少林寺期间多向小师父请教。”</p>

“道长抬举了,世安粗俗,对佛理道法一窍不通。”</p>

“佛在心中,道亦不在身外,人人心中有佛,万物与道合一。”</p>

“道长高论,世安受教,”世安想了想,又道:“罗空?嗯,是了,最近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僧人云集少林,听说是前来聆听什么高僧讲法的。”</p>

王善笑道:“小师父要想很好领悟少**功,可不能光凭身体上下功夫,也要心里面下功夫哦!”</p>

世安不解地道:“心里面?”</p>

王善笑道:“是呀,学武靠心悟,无心学不成。我在武当山的时候,就亲自见到学武当剑、太极拳学得好、学得精的,都是六根清净,道法高深的老道长,而那些年轻体壮,争强好胜的少年往往只能学得一点皮毛。世安小师父虽然刻苦,但要想学精少林功夫,不可不知佛法呀。”</p>

世安似有所悟,行佛礼道:“多谢道长指点。”</p>

王善又说:“我今晚要去见罗空大师,你若有意,我可以为你引见,大师乃当今禅林高僧,号称南佛,虽然不会武功,但精通佛法,世安小师父若能得到他指点,武艺必能更上一层楼。”</p>

世安喜道:“多谢道长好意,今晚有劳道长引见。对了,我要下山了,道长还要在山上逗留吗?”</p>

王善道:“容我参拜达摩祖师,然后陪小师父一起下山如何?”</p>

世安道:“好。”</p>

一会儿,唐喜也回来了,王善参拜完达摩像出洞,世安引荐唐喜见了王善,寒暄几句后,三人一起下山。</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6</p>

傍晚时分,王善与世安携手进山,二人边走边聊,世安道:“我刚才听师兄弟们说起,才知道原来罗空大师曾受光宗皇帝召见,手中持有御赐度罪金牌,道长亦是继承西道王常月的道德高人,失敬。”</p>

王善道:“惭愧,当年光宗皇帝一片仁心,着东圣、南佛、西道遍游全国,教化百姓,广度罪人,怎奈数年来,民风日下,贼乱更甚,王善继承王真人衣钵,虽尽力布道,却收效甚微,愧对先皇,愧对真人,愧对百姓。”</p>

世安道:“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道长已经尽力了,听说北法曹印知法犯法,竟然贪污官银嫖宿妓女,这种无耻之人,那才叫愧对先皇,愧对百姓呢。”</p>

王善一怔,欲言又止。</p>

曹印入狱一事传遍天下,王善因有含冤受屈的经历,因此对此事是真是假不敢冒然相信。</p>

不一会到了三皇寨前,只见寨前写有一联:</p>

一切法皆是佛法</p>

所有相无不空相</p>

世安不知何意,王善却颔首微笑。二人刚要入门,唐喜从后面追来,嚷道:“师兄要拜访高僧,这等好事怎么落下我?也太不够义气了。”</p>

世安辩解道:“本想叫上你,又怕人多吵了高僧清净。”</p>

唐喜道:“既是高僧,当四大皆空,何惧我一个俗人烦他?”</p>

王善点头赞道:“唐喜小师父说得极是,一起进去吧。”</p>

三人正说着,只见三皇寨内走出一老僧,七十多岁,精神饱满,身披袈裟,健步如飞。</p>

王善作揖道:“大师,王善搅扰了。”</p>

罗空双掌合十道:“阿弥陀佛,道长光临,罗空求之不得,何谈搅扰二字,快请进,快请进。”</p>

四人入寨,在一张石桌边坐下,王善道:“这二位是洪世安、唐喜师父,均是少林俗家弟子。”</p>

世安与唐喜参拜了罗空,罗空微笑道:“嗯,早有耳闻。”</p>

王善见旁边的木桌上放着笔砚,宣纸上飘来浓浓的墨香,知道罗空大师正在练字,遂起身观看,见是一联:</p>

求法只求无为法</p>

生心当生如是心</p>

王善大喜,连声称秒。罗空道:“王道长精通道家诸经,何不也书一联?”王善也不推让,当即提笔作联曰:</p>

何处求道?守一即归真。</p>

哪里有神?抱朴自成仙。</p>

罗空赞道:“善哉,道家抱朴守一与佛家见性成佛有异曲同工之妙。”</p>

此时,小和尚端来茶水斟上,罗空请三位品尝,三人各喝了一小口,均赞清香可口。</p>

罗空欣慰地望着世安与唐喜,赞道:“听说二位学艺颇为勤奋,可喜。”</p>

唐喜笑道:“师兄精进,我算什么,跟着他玩而已。”</p>

罗空道:“你可知什么叫精进?”</p>

唐喜道:“不知道,请大师指点。”</p>

罗空道:“纯而不杂谓精,益而不衰谓进,精进者,向善向上,无欲无念,有被甲、加行、无下、无退、无喜足五种,人若心怀贪嗔痴三毒不加节制,即不可谓精进。”</p>

唐喜笑道:“如此说来,师兄也算不上精进了。”</p>

罗空对世安和唐喜道:“老僧希望你二位既要学武,又要学佛,佛、武并举,方能精进。不然,武艺越精,为害越甚。”</p>

世安领悟大师深意,道:“大师放心,世安学艺,为善不为恶。”罗空、王善笑着点头赞许,世安又问:“大师,何谓修行?”</p>

罗空道:“人有三业,身业、口业、意业,三业行为错了,需要修正,即是修行。”</p>

世安复问道:“那,如何修行呢?”</p>

罗空道:“修行要修根本,起心动念是根本,心正,行正,心邪,行恶,所以修行就是修心,要修到一心不乱,即入禅定。”</p>

世安还是不解:“如何才能做到一心不乱?”</p>

罗空道:“佛家修行,乃修‘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众生只要坚守戒律,久之必能禅定,禅定之后,必开智慧。”</p>

世安依旧迷茫:“大师,何谓禅定?”</p>

罗空道:“外不着相即是禅,内不动心即是定。禅定者,不取于相,如如不动。”</p>

世安与唐喜虽然听了许多,却皆不得要领,似懂非懂,唯王善颔首称赞道:“大师妙语,王善受教了。”</p>

罗空道:“佛家的禅定与道家的清静有异曲同工之妙,殊途同归之实。”</p>

唐喜问王善道:“道长,道家也有这么玄妙的道法么?你们的清净又是什么?”</p>

王善道:“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佛家求禅定,道家求清净。”</p>

唐喜笑道:“我这人就是清净不下来,道长,可有法子让我清净么?”</p>

王善道:“经曰: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修得心无念,清净自然来。”</p>

唐喜舌头一伸,笑道:“原来道家也跟佛家一样高深莫测。师兄,你听懂了么,我慧根浅,道行薄,听不懂大师和道长的高论。”</p>

罗空和王善呵呵地笑了起来。</p>

王善朝罗空拜揖道:“佛家说修行就是修心,不知作何解释?”</p>

罗空道:“恩师德清大师曾言,人人自心光明圆满,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众生不明,妄想颠倒,流浪生死,难出六道轮回。其实,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佛经万卷,仅此八字而已。”</p>

王善道:“大师高论,王善受教。”</p>

罗空道:“道家不是也修心么,敢问道家如何修心?”</p>

王善道:“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帅,弃事则形不牢,无欲则心自安,道家修心,从无欲着手,人无欲,必无求。人无求,必无为。人无为,必入定。人入定,心自安。”</p>

罗空赞道:“善哉,善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