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分节阅读_第108节(2 / 2)

  契丹人还没有准备完毕,就听见身后响起低沉的号角声。号角声未停,便有马蹄声传来,如同骤雨一般。石家奴转过身,就看见一百多宋军骑兵,呼啸着从不远处的山坡上掠过,飞一般的向前去了。

  契丹人怔怔地看着疾驰而过的宋军,不明白怎么一回事。跟了这么久,莫不是宋军要进攻了?

  石家奴一样愣了一会,突然明白过来,一拍大腿,恨恨地道:“不好,宋军是冲着蕃部去的!”

  身边的契丹这才明白过来,一起看着石家奴。亲兵焦急地问道:“郎君,这可如何是好?”

  石家奴看着前方一两百步外,五六十个宋军骑兵回转身来,列阵挡住了前方的去路,只觉得万念俱灰。宋军的态度很明显,就是契丹人走可以,但不许抢掠沿途的蕃部。这个时候,自己的手下怎么能够与宋军作战?他们兵精粮足,自己的人却都是残兵败将,石家奴不会自己去寻死。

  深入敌境抢掠,没有抵抗的时候爽得很,但一旦被敌人拖住,便是这种局面,成了必死之局。宋军根本就不需要与契丹人交战,只要彻底断绝他们的粮草补给,就已经足矣。

  偏头寨里,杜中宵坐在寨厅,听着手下报告契丹人的行踪,听完点了点头,道:“派熟悉本地地理的精干兵士,沿河看着契丹人,只要他们不上岸,就不要管他们。其余兵士,加紧修茸寨堡。契丹人吃了这样一次亏,难保年后不会报复,我们早做准备。”

  将士一起应诺,告辞出去,各自安排。

  杜中宵静静坐案几后面,盘算着此次战事。契丹人落到这步田地,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前几年实在太顺,一到冬天,四处劫掠,无人可挡。周围的小蕃部被抢得惨了,不少便归附到他们那里去,又增强了他们的实力。自契丹人进入这里之后,蕃部要想平安,要么去依托党项人,要么归附契丹人,这里原来的主人宋朝反被忽略了。宋军不过黄河,除了贸易的时候,蕃部也忘记了宋军的存在。

  今年宋军突然前出,初时大家还不当一回事。直到契丹攻唐龙镇失败,这一带的蕃部突然发现,曾经的主人回来了,纷纷主动向宋军寨堡靠拢。这个时候,契丹人抢也抢不到了,偏偏又深入宋境一两百里之远,醒悟过来的时候,已经回也回不去了。

  要打,契丹人离开唐龙镇的时候便可围而歼之,但宋军偏偏不打。这是杜中宵、王凯和张岊在火山军时商量定的,不到万不得已,不主动向契丹人开战,慢慢磨死他们。不主动进攻,到了后面善后的时候就对契丹人有话可说,挑起战端的是契丹人,宋军则处处克制,尽力维持盟约。还有一个作用,杜中宵认为更加重要,就是让这一带的蕃部看一看,契丹人不过如此。

  要想占住周围的数百里之地,没有人是不行的,不能只靠军队。这是宋朝的劣势,没有足够的游牧人口,像契丹和党项一样,把这里的人口迁走,迁本族人过来,只能尽力拉拢依靠本地蕃户。蕃人畏威而不怀德,那就让他们看一看,最强的契丹人前来进攻,是个什么后果。

  宁边州的契丹人已经彻底完了,接下来主要考虑的,该是怎么跟契丹谈判。不管大宋还是契丹,这个时候都不可能彻底撕破脸,最后还是要坐下来谈。

  站起身来,杜中宵踱了几步,没有头绪。谈判不是自己能主导的,只能依经略司的主意。郑戬会是什么态度,杜中宵拿不准。这个时候,杜中宵觉得还不如夏辣继续在这里做经略使呢,他正需功劳东山再起的时候,绝不可能对契丹人让步。

  并州经略司衙门,郑戬看着王凯送来的唐龙镇一战的战报,沉吟不语。

  唐龙镇、火山军和偏头寨呈三角形,如果紧紧占住,能够控制数百里之地,这一点郑戬还是清楚明白的。以前不重视,是因为唐龙镇面对党项进攻,宋军不欲多开战场。再一个,那一带地广人稀,占了之后徒耗钱粮,朝廷也没有兴趣。现在与党项议和,战事平息,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此次是契丹主动进入宋境劫掠,而且自始至终,宋军都没有主动进攻,已经掌握了主动权。郑戬现在惟一担心的,就是占住这片地方,怎么也要两三千兵马,钱粮从哪里来。离火山军最近的是府州,那里可没有多余的钱粮,其他地方太远,交通又不方便。

  想了又想,郑戬对站在一旁的吏人道:“行文火山军,让知军杜中宵到并州议事!”

  事情因杜中宵到火山军任职而起,还是要从他身上想办法。到火山军后,杜中宵建了营田务,听说极是红火,看看那一带营田到底有多少收益。

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里子

  营田务衙门,杜中宵、王凯、张岊几位将领围着一盆炭火,兴奋地谈论着前几日之战。

  张岊道:“我带了兵马随在契丹将领之后,那厮没吃没喝,路上极是难熬。后来命好碰上了一个小蕃部,这厮就想上前劫掠。我派了兵马拦在前面,护着蕃部安然离去,他们只能在后面看着。自那之后这些契丹人就死了心,一路杀马向北而逃,也不知最后有几人能回去。”

  杜中宵道:“回不去了。契丹人兵败的消息传回去,附近几蕃部突然起兵,把宁边州劫掠一空,一涌过黄河,投奔党项人去了。那厮回去的路上,只怕刚好撞上这拨蕃兵。”

  张岊吃了一惊:“怎么,宁边州的蕃人反了?这可是要了他们的命!”

  杜中宵微微一笑:“前几年他们压迫蕃部那么狠,早就该想到今日了。只是党项人收留了这些反叛的蕃人,这官司不知他们怎么打。”

  说到这里,兵士上了酒菜,放在旁边桌上。杜中宵道:“我过去饮两杯,边吃边谈。”

  分宾主落座,饮了两杯酒,王凯道:“南逃丰州的契丹人并没有走多远,被我的兵马赶上,全部归降。他们都是被契丹人掳掠的蕃部,收留下来理所应当。”

  杜中宵连连点头:“正是因为这些蕃部原本都是本地人氏,被契丹人协迫,才会南逃。既然已经归顺了,那便安排到营田务,这里正好缺人。我已上书朝廷,欲把军城搬到这里。”

  王凯道:“正该如此。建起偏头寨,占住唐龙镇,原来的军城就过于靠南了。以后唐龙镇和偏头寨那两处地方,还要靠这里的营田务支撑,支援钱粮。”

  这一战大获全胜,而且宋军几乎没有损失,几位主将心中高兴,连连举杯。

  由于丰州残破,府州折家对唐龙镇实际已鞭长莫及,以后只能靠火山军技撑。不过两地分属不同的军事路,后面如何协调,辖区如何划分,还要经略司定。可以肯定一点,这一战后,河外三州的藩镇影响力会更加小,折家也会受到影响。三人对此心知肚明,只是都不说破。

  王凯道:“我已上书经略司,申明此次交战之情,后边如何处置,请帅司决断。还有,我欲在河对面建一处堡寨,驻扎兵马,与这里隔河相对,互相奥援。从渡口过河,翻过山梁,是一处宽大谷地,有良田不少,可以开垦。那里沿川谷有道路直通唐龙镇,也是要地。”

  河对岸就是府州辖地,杜中宵对其情形并不熟悉,王凯这样说,杜中宵当然同意。

  唐龙镇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其位于河东路进入敕勒川的要道上,是中原进入大草原最重要的孔道之一,当然也是游牧民族南下的要道。这个时代衰落,是因为阴山下的敕勒川没有大的游牧势力。这一带最重要的是农耕和游牧的过渡地带,道路平坦,是后来的重要商道。

  第二日,并州公文到达火山军,杜中宵辞别王凯和张岊,前往并州述事。

  战事结束之后,契丹和党项必然派人前来交涉,经略司要早做布置。依惯例,这是经略司兼的安抚司事务,一般都是由文臣主持,武将少有参与,所以由杜中宵前去并州。

  八天之后,杜中宵站在并州城外,心中无限感慨。半年多前,自己刚在这里做出成绩,便被一脚踢到火山军,心里没有怨气是假的。还好机缘巧合,又立新功,但愿不要再被折腾了。

  到了州衙,通禀之后,郑戬让杜中宵立即到后衙花厅相见。

  这是自己熟悉的地方,一切都还是自己离去的样子,只是人事已非。到了花厅,郑戬早已经等在那里。行过了礼,分宾主落座。

  吩咐上了茶,郑戬道:“此次契丹入寇,大略我已知道,只是不知道详情如何。此事关系到两国盟约,事体非小,知军一一讲来。”

  杜中宵拱手,从自己到火山军,建营田务讲起。

  说到建营田务的情形,郑戬拦住道:“你建营田务的地方,是否禁地?实话说离边境多远?”

  杜中宵道:“契丹人最靠近营田务的寨子,就是他们称的宁边军,离着还有不下两百里。”

  郑戬点了点头:“好。边境留禁不耕本是两国盟约,既是离边境如此之远,那便无碍。知军,此次你们打了胜仗,可喜可贺。可我们与契丹终究是兄弟之国,现在没有开战的道理。若你们处处占住了一个理字,后边与契丹人交涉的时候,便从容许多。交涉不亏,这仗才算真正胜了。”

  杜中宵明白郑戬的意思,打了胜仗,最后反而割地的事情,宋朝也有不少。郑戬的为人,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战场上打赢了,谈判桌上更是要赢。

  营田务建起之后,便就是张岊巡边。这是经略司安排的事务,郑戬亲自经手,自无疑虑。后边杜中宵与张岊商议,分别占唐龙镇,重筑偏头寨,郑戬听得格外仔细。一边听,一边详细询问唐龙镇和偏头寨周边情势,特别注意没有没契丹人。至于小蕃部,他倒并不在意。

  听到张岊占唐龙镇之后,党项人前去交涉,插口问道:“党项人离唐龙镇多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