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 / 2)

  游走四方,只会信口胡诌,仅求混口饭吃。这些事诓骗别人倒也罢了,可不愿糊弄救命恩人。”

  晏归舟直言不讳,毫不在意自贬为江湖混混,才不想绞尽脑汁应对吴庸的论经。

  这人一看就无法随意糊弄,从石桌上的《华严经》被翻阅到书角卷起,则可窥一二。而她只随手读过几篇经文,眼前哪能滥竽充数。

  ‘咳—’

  吴庸差点一口茶呛着,对上晏归舟诚恳无比的眼神,他竟也一时无语。不知该怀疑自己判断有误,或说对方的外貌气质太具欺骗性。

  片刻沉默,吴庸却浅浅笑了,“此般坦诚,亦是得道。听口音,小晏道士是从岭南一带的人?”

  晏归舟肯定地点头,暗中不免又念一句贾敬坑人。应该为了确保度牒不会让人查出破绽,给她的两份度牒分别是道士与尼姑。

  外貌描述都有些含糊,能用男女大了十八变去解释,重点是写的籍贯居然自岭南广粤一带。亏得她上辈子零零总总学过不少方言,如果真是给惜春用,哪能不露破绽。

  当下,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看似随意到天南海北,却从不涉及政经。

  不知不觉已日头西落,以晏归舟请的一顿汤面为谢礼,笑约来日在京城博古轩再聚。

  不过,今朝哪知来日事,好比晏归舟只字未提要往何处去。

  犹是不料北邙花间旧地,短时间里又进入一批探访者。哪怕入口在峭壁,没了身如鹰隼的轻功,也还能用锁链绳梯等设法抵达。

  好不容易解开大门机关,有惊无险地穿过甬道,抵达了石窟中央议事厅。谁想石刻最关键的末尾处一片空白,而地上留有一撮粉末。

  “爷,这个磨痕很新鲜,最多不过半个月。”

  常春蹲下仔细观察,一路未见丝毫脚印,石刻却遭磨平,又不见任何刀铲等利器的痕迹,极有可能是传说里的内功所致。“那人想必是绝世高手。”

  吴庸盯着石刻的空白处,缓缓捻动青金佛珠,面上不显一丝怒意。“很好,又迟了一步。”

  原以为从书库里寻出落灰的《华严经》,费力破译了记录于五十三参的暗语,没想到世上还存其他的知情者。或许,早到一步的那位,不费吹灰之力就寻得此处秘地。

  很多时候,人与人不要去相互比较,免得徒生不忿。

  “回京。”吴庸面无表情地转身。事不过三,还就不信查一桩前朝旧事,能次次都扑空。等弄清是谁做的好事,这些旧账岂能不算。

  *

  金陵王气已黯然,秦淮风月不曾休。

  晏归舟九月入城,三个多月仍没找到望石轩。近些日子,在秦淮河边上摆摊,与地头蛇王胡子越相熟。

  王胡子往上数五代都住在金陵,却表示从来没听说有石姓人开此店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