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毙鹰事件(1 / 2)

  弘星留在水师营里当小兵,很快就混的如鱼得水。

  福建南部不下雪,弘星觉得这里的气候挺不错的,就是听说经常有台风肆虐,破坏力超强,给这边的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弘星就很担心十三他们在海上的风险,大军出发后,弘星天天都在海边瞭望,天天都祈祷着大军平安归来。

  但打仗不是一两天的事,也有可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或者几年。

  而京城这边鹅毛大雪,翻年也迎来了康熙五十三年。

  康熙上半年都没有再出巡,天天都关注着福建那边的消息,大军顺利到了苏禄国,却不想苏禄国正遭遇台风。

  所以战事暂时就停下来了,大军顺利靠岸,在离海边附近的地方扎营。

  苏禄国国王早就得到了消息,大清的大军要过来了,本来也是要组织军队迎敌的。

  却不想正好遭遇台风,苏禄国沿海地区的百姓也受到了波及。

  只是大清大军要拿下苏禄国却并不容易,苏禄国全国上下都激烈的反抗。

  苏禄国的国王依旧是一点歉意都没有,向多国求助,痛击大清。

  苏禄国周边的国家也害怕大清,便也想联合起来,只是有的国家到底还是顾忌着大清的实力默默观望。

  有的国家出来劝和。

  可大清的军队都到了苏禄国了,苏禄国不给点表示,怎么可能让大清的军队轻易的离开。

  苏禄国的国王这个时候也是后悔了,只是他才刚上位不久,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又不想这样怂了,所以才有了这次的硬气。

  十三和十四在这个时候的意见也有了分歧。

  十三觉得只是震慑,不必伤及百姓。

  十四则要屠杀,才能达到震慑的目的,自然就受到了十三激烈的反对。

  这一场战诸国都在观望着,如果大清大肆屠杀残害苏禄国的百姓,让诸国人怎么看大清。

  大清有理也会变的无理。

  一旦诸国觉得大清是威胁,联合起来对大清更为不利。

  一时间就僵住了,只能上奏折回京城去请康熙定夺。

  第294章 毙鹰事件

  康熙并没有在十三和十四间分出了主副,虽然是两个皇子领兵,但这场仗的主将却是施琅的四子施世骥。

  也就是说施世骥是发号司令的人,两位皇子相当于监军。

  面对奋起反抗的苏禄国百姓,十四觉得该杀了,可一城百姓,几城百姓,就是屠杀了。

  十三觉得投降不杀,不必要引起苏禄国的仇恨和矛盾。

  大清是来征讨苏禄国的冒犯的,给苏禄国一个教训,不是来侵略屠杀苏禄国百姓的。

  战争是不可避免伤亡,但如果大肆屠杀苏禄国的百姓意义就变了。

  十四觉得十三太过妇人之仁了,大清都打到这里了,哪里还管苏禄国百姓的死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