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1 / 2)

《纽约时报》的a·o·斯科特则是对演员们的舞台基本功做出了肯定。作为一个来自纽约的影评人,斯科特当然也喜欢去百老汇观看这些话剧演员们的演出,有时候也会看歌剧跟音乐剧。他觉得电影里面的三个主演能够做到这种地步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伊万·麦克格雷格表现不错,但称不上惊艳,大概也是电影形式限制了他的表演方式,歌唱方面则是基本功非常扎实,感情也很充沛,不会让人听声出戏。单纯从歌声方面来看,表现的最好的是那个来自澳大利亚的新人演员。

他叫什么来着?好像是休·杰克曼?听说这个演员好像本来就是唱歌剧的?斯科特点了点头,导演的选角不错,这种电影如果真的选择了对口型的演员来演绎才叫笑话,放着百老汇跟伦敦西区一大帮子能演能唱的好演员不用,找个外行人里当主角跟那些为了捞钱而粗制滥造的电影也没什么区别了。

倒是玛格丽特·简,这姑娘着实是让他很惊喜。虽然技巧上面略显青涩,但天生的好嗓子跟充沛的感情已经足以弥补这些了。

以前也听说过这女孩儿在百老汇跑过龙套,唱功了得,她在94年冲击奥斯卡的时候曾经也作为主角在百老汇演出过一部话剧,就是那部著名的《安妮·弗兰克的日记》,不过可惜那并不是一部音乐剧,演出过程中自然不会有关于音乐的部分。他对犹太人的自怜自哀没什么兴趣,当然也不会闲得无聊的去围观。

说起来这部话剧好像现在依然在上演,女主角是娜塔莉·波特曼?

这可真是一个刷犹太老头子好感的利器。当年的玛格丽特·简用过,现在的娜塔莉·波特曼也在用。只不过相对于玛格丽特·简的珠玉在前,才演了两部电影就拿到了奥斯卡小金人的辉煌战绩,这位波特曼小姐明显是逊色了不止一点半点,出道至今只有一部《杀手莱昂》的代表作,还是她避之唯恐不及的黑历史。剩下的几年时间都在大导演的电影里面打酱油了,可惜了她当初的灵性。所以说运气这东西真的很重要,如果当初娜塔莉·波特曼没有推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话,说不定现在奥斯卡影后就是她的了,连《星球大战前传》跟眼前的这部《歌剧魅影》的女主角没准儿也要换人了。

a·o·斯科特摇了摇头,他还是挺喜欢这小女孩儿的,洛丽塔情节什么的很多男人都会有,玛蒂尔达可比克劳迪娅可爱多了,那种凶残阴狠的萝莉他真的是吃不消。但愿娜塔莉·波特曼早日走出自己的困境吧,再这么下去她就跟那些湮灭于众人的童星没什么区别了。

第165章

《歌剧魅影》上映之后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这部主打音乐的电影不但在影片的配乐方面诚意满满,在演员的方面也没有让音乐剧的剧迷们失望, 无论是唱功方面还是俊男美女都让人惊喜不已, 超高的口碑跟好评让很多还在观望的人群走进了电影院。

当然,有喜欢的就有不喜欢的。同为《纽约时报》影评人的曼诺拉·达吉斯就觉得《歌剧魅影》整场看下来索然无味,“这部电影把舞台上的那些精彩都给抹掉了。音乐剧的看点就在于克里斯汀的心情的不断转变, 她在劳尔跟魅影之间挣扎摇摆,这种暧昧正是人性的反应,克里斯汀的动人之处。巴兹·鲁赫曼的镜头下克里斯汀跟魅影看起来就像是单纯的女学生跟暗恋她的中学教师,完全失去了人物的精髓。《歌剧魅影》华丽繁复的背景之后是空洞的剧情,让人看得昏昏欲睡。”

《洛杉矶时报》的当家影评人肯尼斯·图兰对曼诺拉·达吉斯的评论嗤之以鼻。他是少数非常认可商业电影的影评人。

“为这部电影做出了最伟大贡献的不是写出了那些脍炙人口歌曲的原作者安德鲁·韦伯, 而是导演巴兹·鲁赫曼。”肯尼斯·图兰在他的专栏这样说。

“《歌剧魅影》音乐剧的题材局限性决定了这并不是一部容易卖座的电影,甚至如果拍的不好的话很可能沦为又一部曲高和寡的典型式文艺片, 惨败的票房跟超高的口碑将会再次造就一部赔钱货。但是巴兹·鲁赫曼对剧本进行了手术刀般的改造。他让这部电影变得没那么复杂, 没有摇摆不定的女主角,也没有让人过于恐惧的男主角,这让电影的悬疑色彩减弱了不少,但同时坚贞的女主角跟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男主角也让电影的受众变得更加广泛。整部电影更像是中世纪两个骑士为了一位美人的青睐而决斗。我们甚至能在这部电影里面看到罗密欧和朱丽叶的影子, 同样是遭遇了恋情上面的阻拦,同样的一对情侣跟喜欢女主角的男配角。但是《歌剧魅影》中的劳尔跟克里斯汀的结局明显要比罗密欧和朱丽叶两个人好得多, 他们之间没有家族仇恨横在中间, 魅影也不是帕里斯。相比较于三个人团灭的结局,魅影最终退让远走他方,劳尔跟克里斯汀终成眷属这个结局虽然过于庸俗, 但对于一个如此沉重的时代已经足够让人回味了……总体上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业片,演员演技在线,背景考究用心,剧情虽然简单但并不薄弱,非常值得一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