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2 / 2)

  宝菊的再次提议,慎年并没有回应,这对宝菊也不算意外,并且他很笃定,于家很难从这次的京钞风潮中躲过去。然而,在财政部发布公告的当日,兴业、商储,及于氏的沪银,人称南三行的,当即也发布联合公告,称南三行依旧照常营业,随存随取,不设限额,并且三家民办银行,互为担保,一万以上的款项,可随意到任意一家分行支取。在街上,已经有路人亲眼目睹,兴业开了银库,将一车现银送往商储的分行。而到下午,沪银又发布声明,为闸北纱厂放款十万块。自今年以来,欧洲民用品需求剧增,纱厂的订单比往年增长了数倍有余,这笔款子正是为纱厂订购新式织机所用,此举也是为了支持和鼓舞民间实业,吸引白银回流。

  南三行此举,事先丁点征兆也没有,宝菊是完全被蒙在鼓里的,他忙回禀了周介朴,周介朴祖籍山西,倒对甬帮的魄力颇为钦佩,说:“宁波人嘛,一人偷狗,三人偷牛,真联起手来,也不输一家国有大银行。市场上现在听风是雨,十句里面九句都是假的,真的敢打开门随存随取,那才见真章。再等几天看。”

  南三行发布公告后,也并非立竿见影,头三天仍是人头攒集,全是闻风来取款的。各分行也信守承诺,随意支取,银库里的银子,瀑布似的往外流。三日之后,取款的人逐渐少了,来存款的人,却猛地多起来。百姓此刻已经对中交两家国有银行完全丧失了信心,对于洋人,又始终存畏怯之心,手里的银子无处可去,便一股脑地涌入了南三行。之后不过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南三行近乎吸纳了市面上所有的流动资金,资本额剧增三至四倍也不止。而当初为了预防挤兑,提前同浙苏商帮借的一百万储备银子,并没有派到用场。而兴业、商储两家银行趁着势头,向社会公开招募股本,因为南三行在这一次挤兑的风潮中逆流而上,又积极地支持实业,民间对于这样的义举,岂不是更加踊跃地回应?一时间,投资民办银行简直成了一股风潮。沪银要更为谨慎一些,只招募了极少量的商股,而到月底,沪银的股本达到五百万白银,可以比肩一家大中型的省办银行了。而中交两家银行,从汇丰、花旗等银行高息借到了几笔款子,只勉强维持着没有倒闭。

  康年亲眼目睹这一场风波暂时消弭,财政部闹了个灰头土脸,对比南三行,简直是惨败,而国家发行钞票的计划,是彻底的破产了。康年在钱币司的衙门,见到总理自北京政府发来的手信,痛斥财政部无能,他茫然地坐了一会,拨了个电话到银行,对慎年道:“南三行伏击两家国家银行,你们是大大地成功了。这个计划,筹备了很久吧?”

  康年并没有劈头大骂,慎年也就很泰然,说:“大哥,你是担心财政部要追究你的责任吗?中交两行账面空虚,是业内人尽皆知的事实,你并没有泄露什么机密的消息给我,大可不必引咎自责了。”

  康年冷笑道:“哼,我即便无意中说了什么,也并没有预料到会被自己的兄弟暗算,说起来,该是我把你大义灭亲才对。你现在很得意吗?财政部已经下令要追责,南三行释放虚假消息,扰乱市场,欺瞒百姓,判你个罪首,并不冤枉。你以为把国家银行搞垮了,会对社会有什么好处吗?简直是天真极了。”

  慎年并不怵,说:“国家银行垮了,我并不是始作俑者,我倒也建议财政部好好查一查,先从自己查起。想要查沪银,那也是你的职权所在。我只告诉你,南三行正在筹建沪上银行业者监督会,监督会里选任的股东董事,都是浙苏各地有名有姓的厂商,财政部要来追究南三行的责任,整个南方的实业界会跟你停工抗议,你尽管可以试一试。”

  康年道:“我真没想到会走到这一天,被你指着鼻子威胁。”

  慎年的语气也淡了一点,说:“大哥,我针对的不是你。”两人话不投机,不约而同放了电话。<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欢喜冤家&nbsp;&nbs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