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四章(2 / 2)

  墙头忽然冒出一幅虚影,那手持莲花的秃顶没鼻子小人又一次猝不及防地出现了。

  【大家好,《十二块木板引出的明朝旧事·2》更新了。我很勤快吧,居然做到了周更,这难道还不值得一键三连?我知道你们一定要说下次一定。行了,废话不多,让我们进入正片。】

  朱元璋一阵心塞,这东西该来时不来,不该来时乱来!四儿子在旁边,这下秘密被朱棣瞧见了。

  朱棣瞪大双眼:什么鬼?!

  一瞬间,朱元璋想让朱棣退出上书房。

  朱棣乍见鬼魅般浮现的影像,眼中不加掩饰非常惊诧。

  第一反应却毫不犹豫朝侧半步,挡在了朱元璋的身前。入上书房,定是不能随身携带兵器,却能用血肉之躯为父亲护驾。

  这个举动有几分是出于纯孝,又有几分是把护卫皇帝当做第一要务,或是可能用上了刻入骨髓的演技,有的事真真假假分不清楚。

  圣人论迹不论心。

  朱元璋听过不少人说燕王军功赫赫,要防着他对下一任皇帝造成威胁。这话不是旁人讲的,而是老三朱棡曾经拐弯抹角表示了这层意思。

  不论朱棣是否有野心,但他对大明的功绩不可磨灭,面对未知危险时更看出他对父亲的孝心胜过自身安危。

  朱元璋的一番思量就在须臾之间,他没再让朱棣离开,只叫当值太监退守门外。

  “老四,你别一幅见鬼的表情,这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别挡着朕观景,你站到一旁,一起看看水镜。”

  这话说得语气淡定平静,仿佛瞧的不是水镜异象,而是一颗大白菜。

  朱棣当即懂了,如此诡象不是第一次出现,而近一个月的疑惑也得到了解答。

  之前获得宫中内幕消息,父皇本来已经写了明诏准备在宣布谁是新太子。

  尽管无法获知圣旨上是写了谁的名字,但知道宣布时间是在九月中旬。这件非常重要的事却像石入大海,竟然没了后续。

  为什么呢?

  现在终于有答案了。

  朱棣的心悬了起来。

  他的父亲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定的人,不能说朝纲独断,但决定的事不会轻易更改。

  水镜诡像居然影响了宣读立太子的诏书,必有超出非同寻常的地方。这个非常之处对自己来说会造成哪种影响?是有利还是有弊?

  【上次说到郑和七下西洋,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太子朱标之死。我们假设朱标没有病逝,他顺利继承了皇位,即便同样派人出洋,领队极可能轮不到郑和。

  郑和,在靖难之役中崭露头角。如果朱标登基,十之八九不会有那番战乱。没有赐名郑和,他只是一个太监,一个与新皇没多少关系的太监。】

  太监,谁能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