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第三十章(1 / 2)

  古代的王朝没几个能熬过五个七十年。人生七十古来稀,个人要推算岁差的存在必要在古人的观测数据上进行。

  古代历法用星宿出没来定位节气,星宿偏移了短期内看不出,但积少终是成多。为了历法准确,必需引入岁差。

  问题来了。

  这对制定历法来说是极大的变动,不是一个人说改就改。

  虞喜提出岁差存在,却没引起广泛重视。

  一百多年以后,我们熟悉的祖冲之出现了,就是那位将圆周率测到小数点后七位的科学家。他将岁差编入《大明历》。

  那么立刻被广为使用了吗?

  很遗憾,没有。

  当时的权臣,现代很多人肯定都没听过其姓名,戴法兴驳斥祖冲之的这种行为是大逆不道,是“诬天背经”!

  祖冲之据理力争做出《驳议》,后来孝武帝终是要接纳新历,但很快驾崩了。在权力斗争之下,《大明历》直到祖冲之去世后十年才被使用。

  等到朝代兴替,大唐一统天下。

  岁差,一个天文学的现象,再次没能被立刻认同其存在。

  我们都知道的大名鼎鼎的李淳风,他在唐初编写《麟德历》时没有采用岁差,坚持认为“天周岁终”。

  使用这种历书时间一长必出偏差,人们发现预报日食的时间不准确。

  后来开元年间,僧一行编写了《大衍历》再度引入岁差。自那时起,岁差在中国历法中的应用终于不再被动摇了。

  由『岁差』可见,历法的大变动背后所藏的故事复杂不已。权力斗争,朝代兴亡,尽在其中。天文现象本身很单纯,但是使用它的人不单纯就能大做特做文章。

  听到此处,是不是觉得这集故事不够劲爆,不够有刺激性?不够让你们的血压起起伏伏?

  这不就来了。

  咕咕,我,乐于助人,时不时为观众朋友们解答一些小疑惑。

  在读评论时发现某网友疑似在评论区钓鱼。ID就不说了,知名不具了。我点开跟评,居然没一个人给他上史料。

  大家一起完成了让钓鱼佬空军成就。

  我来做个恶人,打破乐子人们的空军操盘行动,把这条鱼给挂到鱼钩上。

  不是随便挑故事来说,是和今天讲的历法联动上了。

  有明一代,历法上出现了一处奇怪变动。

  正统十四年,将《大统历》的日出日落标准时间从南京值改为北京值。

  这很好理解,因为标准时间一般是随京师位置而改变的,就像我们今天习惯说北京时间几点几分。

  先不谈为什么没在永乐帝年间就变了数值,这里一个奇怪的地方来了。

  在正统十四年做出改动之后,很快,下一年的历法记录又变回了南京值。

  现在我们知道了,历法绝非说变就能变的,正统十四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搞得历法变来变去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