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三十一章(史实较多)61(1 / 2)

  听着朱祁镇似玩闹般地仓促亲征,听着他带着朝堂一众高官随行却半点不听意见。这叫人越听面色越是铁青,额头青筋暴起。

  当听到朱祁镇选择撤退路线的理由竟是如此不可理喻,两人没能忍住都大吼出声。

  史实不以其意志为转移。

  水镜:

  【在大军好不容易抵达大同的两天后,八月三日又一次开拔,踏上回程。

  不论我们现在看这种路线选择有多离谱,朱祁镇就是选择往蔚州方向走。回程之时,天气情况很不好。连日雷雨不停,恶劣天气加重了士兵们行军困难。

  没有最荒谬,只有更荒谬。

  就在此时,王振又跳出来了,说“既恐蹂乡稼,复改道宣府”。

  这会他想起来了,大军路过家乡会踏坏庄稼,必须猛地一个转弯改道去往宣府。

  匆忙出征,粮草不足,前方传来惨败连连的消息,回程又冒雨赶路,雪上加霜地遭遇反复改道。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可想而知二十多万的大军有多疲于应战。

  此处必须要问,这样反反复复的撤退理由只是文献上记载的那样吗?是王振做主就能几度改变路线吗?

  朱祁镇昏聩且愚蠢到这种地步?选撤退的路线,是依照王振想邀请他回家坐坐就走,王振不想家乡农作物被毁就改道?

  我个人认为不只如此,赞同一些学者的观点。②

  离谱至极的撤退线路选择理由,其背后暗藏着朱祁镇的小心思。

  明英宗不甘心就此撤退,他声势浩大地匆忙亲征,怎么能灰头土脸没有一丝成果就逃回京城。

  这是奇耻大辱,与他出发前一举拿下瓦剌军的想法彻底背道而驰。

  因此,撤退也行的前提是力挫瓦剌军队,哪怕是一小支也好。

  朱祁镇没有选择安全的紫荆关路线,而要找与瓦剌军正面对上的那条路。

  明军二十多万,瓦剌就两三万。十打一,总能赢。

  他并没有任何实战经验,此时用二十多万大军在赌博,进行一场极度冒进的军事冒险。

  王振恰好能找到理由,不管理由多离谱,为皇帝反复改变撤退路线找到了借口。

  当然,这绝非说王振没有过错。

  他自愿做朱祁镇手中的魔刀,平时作威作福,战时将二十多万大军的性命视若无物。此人之恶,不容洗刷。

  对此论点可能有些观众会不认同,没关系,我们求同存异。

  即便撤退路线的选择目的存疑,结果都是朱祁镇与王振极其不做人的行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