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四十七章(2 / 2)

  朱棣获知历史进程后,确实有了一番调查。

  如今,郑和下西洋还没发生,不代表无从了解相关情况。

  假设朝廷要派船队出航,不可能一拍脑袋就走,必是要做前期准备,从宋元时期的航海文献里找参考资料。

  朱棣以此为切入点派人搞起了相关搜索,《岛夷志略》进入他的视野范围内,还对此书作者汪大渊做了相关调查。

  “汪大渊生于八十二年前的元武宗至大四年,江西南昌人,家在赣江与抚河交汇的施尧村。自唐代以来,因地处水路网上,施尧村一带是有名的造船基地,商贾云集。

  汪大渊在此环境中长大,而元朝汉人要入仕参政不易。汪家小有余财,汪大渊不满二十岁就去了当时最大最繁华的港口泉州港。随着民间商船开始了第一次远航路。”

  为什么说“当时”?

  因为从洪武初年封了太仓市舶司后,朱元璋在洪武七年把泉州、明州、广州三市舶司也给关了。如今沿海的全部市舶司都已经关闭,港口上再也没有合法的民间商船。

  朱棣显然不认同父皇此举。

  这会看似就事论事地叙述,实则是暗暗扎一下朱元璋,开港一事也要尽快提上日程。

  他继续说:“汪大渊第一次出航走了五年。回来休息两三年,第二次出航又走了两年。儿臣尚未来得及读全《岛夷志略》,只翻了一两章,还没看到描写南方大陆的篇章,无从推断汪大渊发现澳洲是真是假。

  不过,儿臣能肯定这书写得不错。对海外诸国的地貌物产、风土人情与航线风险等都有涉及,是吾等出海的必备参考。遗憾的是汪大渊已经不在人世,其后人暂未表现出相似的航海热情或喜好。”

  「暂未」,这个词就很微妙。

  汪大渊成为民间航海家,是元朝的环境给了他可能性。

  如今,他的后人没有去闯荡大海的梦想,因为过去几十年的明朝环境没给其出海的可能性。

  一旦大环境变化,说不定就会有后辈血脉觉醒,效仿先祖了。

  朱元璋深深瞧了朱棣一眼。反正大伙很快就要过上加班加点的好日子了。又问其他人,“你们呢?对今日影像有何感想?”

  作者有话说:

  【小贴士】郑和下西洋船队,在出发前必是看过汪大渊的书籍。

  其副手马欢感慨:“其天时、气候、地理、人物,目击而身履之,然后知《岛夷志》所著者不诬。”

  ——

  本章美洲作物的欧洲种植历史,参考《改变近代文明的六种作物》,【日】酒井仲雄·著

  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

  其余众人被朱元璋问有什么想法?

  不论是不是第一次观看水镜, 眼下皆是震撼过深,三言两语说不清感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