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七十三章146(2 / 2)

  之所以有此形制,有务实的一面,也有象征性意义。

  先说技术角度。

  明朝《天工开物》里提到铜钱的制作,钱币制作出来后需要锉磨边缘,磨去毛刺与流铜。

  以木条贯穿钱币的孔洞固定铜钱进行打磨,而方孔比圆孔更便于固定。

  流传更广的则是“天命皇权”理论。

  外圆象征天,内方象征地。外圆内方,秦国所制作的铜钱流通到哪里,大秦威仪就散播到哪里。为此,使用起了孔方兄。

  随着始皇帝一统天下,货币被统一了。

  秦国所创最早的货币法令《金布律》推向大秦全境,官方在法律名义上垄断了铸币权。

  秦半两被指定为官方货币。

  它的正面,在方孔两侧分别刻着凸起的小篆“半两”二字。表示一枚铜钱重为半两(即当时的十二铢),而由此得名“秦半两”。

  布币、刀币、蚁鼻钱全部取缔合法属性。

  也是从这一刻起,延续两千多年,直至清末的铜钱外圆内方制式被固定下来。

  回看这段货币发展进程,始皇帝的货币改制不是全无当地风俗基础。多个诸侯国已有多种货币并用的习惯,南方楚地却是不同的例外。

  人们常说的“亡秦必楚”,也能从货币使用中找到原因。

  移风易俗是缓慢的融合过程。楚地与中原的文化差异体现于方方面面,被相融时也就最为困难。】

  镜前,嬴政重重点头,正是此理。

  这个世界,他却是非常幸运的,获得了突破楚地旧俗防线的关键点。

  楚地重巫而信鬼神。当楚人瞧见了仙境显世,更容易被神迹所震慑,去相信天命归秦。

  水镜:【外圆内方的铜钱制式被确定下来,不代表货币世界由此稳定了下来。

  民国初年,古泉学家丁福保作诗一首,“千秋唯有长城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莫道区区仅半两,曾看刘项入咸阳。”

  此外就有一则民间逸闻。刘邦问鼎天下对功臣们论功行赏,萧何比其他诸侯多封了两千户。其原因是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

  在刘邦起义时,彼时沛县主吏掾的萧何也是出资接济人之一。

  其他人送刘邦三枚秦半两,而萧何送了五枚。这多出的两枚,就有了后来多给的两千户。

  当然了,此乃民间闲话。多加封赏萧何的原因,更因大汉朝的建立与他密不可分。】

  嬴政:等一下!

  最近的那批招贤馆自荐名单送上来了。「沛县、主吏掾,萧何」,这不可能是同名同姓同地的巧合。

  人才,主动送上门来。妙哉!

  作者有话说:

  ①海贝的殷商货币流通资料,参考《贝是商代的货币》,杨升南,《中国史研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