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开春要去畅春园226(1 / 1)

 元宵节那日。 胤禛来了慈宁宫,给太皇太后请安。 “太祖母。” 他牵着胤祚,两个小家伙一块儿对着太皇太后拜了拜,说了一堆吉祥话,逗得老人家直笑。 “瞧瞧这孩子,嘴这么甜,哀家听着就喜欢。” 太皇太后笑呵呵的,也晓得胤禛今儿过来不单单只是给她请安的,还想带着佟佳玥出去玩呢。 这两个孩子,感情的确不错。 她也看出来了,挺纯粹的,没掺杂那么多的利益,就是俩人互相有好感,觉得喜欢而已。 她多么羡慕这样的感情呀。 可惜。 她这辈子,是没机会了。 想到这里,太皇太后的脑中闪过了一个人影,心中也有了一丝丝的哀伤,忙就摇摇头,不再去想了。 “胤禛呀。” 太皇太后问起了佟皇后的事情,问道:“你皇额娘如今可好些了么?听说已经能下地活动了?” “是。” 胤禛颔首,回答道:“皇额娘的身子,比之前好了很多了。其实下地活动是完全没问题的了,就是现在还没开春。” “章太医那里的意思是,怕皇额娘冷,就没怎么让多出门。只有天晴,没起风时,她才会出去走走。” 太皇太后点头,便关切道:“仔细养好身子,是应该的。她从前身子就不好,做了皇后,要操心的事情就更多了。” “哀家瞧着,近来荣妃倒是时常帮衬她。荣妃是个懂事的,让皇后那里可以尽可能放心荣妃,交一些事情,给荣妃打理。” 惠妃出事后,如今后宫里妃位上就只有荣妃了。 太皇太后琢磨着,等德嫔诞育子嗣后,也给她恩典,册封她做德妃。 佟皇后的承乾宫与德嫔的永和宫又是挨着的,这两人如今关系融洽,德嫔自身也有几分能力,往后也能多帮衬佟皇后几分。 胤禛知晓太皇太后是一番好意,便道:“皇额娘现在精神短。宫里的事情,都是月嬷嬷陪着荣妃娘娘一起打理的。” “只有一些紧要的,会在最后拿给皇额娘过目,皇额娘总体而言,还是没有费太多精神的。” 太皇太后一听,也放心不少,这会儿和胤禛说了话也有些累了,就让孩子们都出去玩。 清歌是许久没出门了。 这回难得胤祚过来,她便也嚷嚷着要出去逛逛。 胤禛见状,提了个想法。 “咱们去城楼上吧。今儿是十五,在民间,过完了今天,这个年才算是完完整整地结束了呢。” 胤禛莞尔一笑,看着佟佳玥,就道:“宫外的街上,那些商铺都会在他们的门前挂上各色的灯笼。” “入夜以后,还会有不少的烟花呢。虽说远了些,但感受一下年节上最后的氛围,也是可以的呀。” 今年元宵节,宫里是不会放烟花的了。 之前才刚出了惠妃的事情,眼下太皇太后和佟皇后的身子都还没有完全养好呢,康熙爷也不会有这方面的心思。 “去城楼上呀。” 清歌一听,也没拒绝。 她活泼好动,进宫后,虽然是在慈宁宫住着的,有太皇太后约束,但她闲暇时,总会和佟佳玥一起在宫里闲逛。 这不,城楼那地方,俩人也去过不少次了。 包括胤禛和胤祚读书的御书房。 御书房就临近一处城楼上,那儿很高,走上去后,能看见宫外的街道,然后再往前一点,屋舍林立的地方,就是御书房的地盘了。 那儿,经常能听到读书声呢。 清歌对御书房一向很好奇,她或许也是想知道,平时看上去憨憨可爱的胤祚,在上课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的吧。 她那会儿就曾央了佟佳玥一起,想去偷看。 结果正好遇上御书房的夫子抽学生们回答问题。 那天,夫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所有的问题竟然全部都让胤禛一个人回答,有些问题,还特别刁钻。 胤禛却似乎心态特别好。 听夫子问完一个后,便缓缓回答,一字一句都像是认真斟酌过似的,偏偏还一点儿错漏都没有。 佟佳玥当时就震惊了。 她在心里想着,这难道就是学霸吗? 以前读书的时候,也总有学霸在课堂上和老师争论数学题的,他们的思维格外跳跃,佟佳玥就跟不上,就像是在听天书。 嗯…… 佟佳玥想,她当时看学霸的表情,应该就和现在看胤禛的表情,是一模一样的。 一旁的清歌虽然也不太懂胤禛是不是都将问题回答对了,但她只看胤禛这个时候镇定自若的模样,就知道胤禛肯定是很厉害的。 “阿玥呀。” 躲在红柱子后头,偷偷看着御书房里头情况的清歌忍不住就戳了戳佟佳玥的手臂,道:“没想到,4阿哥就连学问都这么厉害呀。” 她扬了扬嘴角,就道:“以前还在科尔沁的时候,我阿玛也让我看书,让我背那些诗词。嘿,好家伙。” “我没背,那本诗经还是楚辞什么的,也直接被我拿去在烤羊肉吃的时候烤了没了,哈哈,是不是挺好玩的?” 清歌说着,就挠了挠她自己的后脑勺,道:“其实,我也不是故意不背的,就是汉字太难学啦!” 说到这里,清歌就对着佟佳玥吐了吐舌头,然后无奈道:“那些字,我都是花了好长时间才学会的呢。” “我那时还问阿玛,为什么让我学汉字,我不是科尔沁的格格吗?阿玛告诉我,女孩子多读书有好处。” “我傻乎乎的相信了,结果后来才知道他早就知道,我是会嫁到京城来的了。” 清歌是难过的。 但,她不埋怨自己的阿玛。 她明白。 她是科尔沁唯一嫡出的格格,身份尊贵,将来的婚事必然也不是能够全凭自己的喜好的。 学习汉字,也是为了将来有朝一日,要是嫁到大清来,能够更快的融入这边的生活而已。 以前她不懂,现在她懂了。 清歌伤心了一下,想起远在科尔沁的阿玛和额娘,叹了口气,回过神来,又道:“还是先说回背诗的事情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