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章 朕又不是贪财之人26(1 / 1)

 和杨士奇,方孝孺交谈完。 朱允炆重重的伸了个懒腰,端着茶水喝了一口,心说这样下去脑子得烧,四叔啊,你快进京吧。 朕心心念念的征北大将军啊! “方博士之良策,朕都知晓了。” “朕先去见见内阁诸臣,方博士可将方才所说事务,条陈明细,上奏与我。” 朱允炆笑着打哈哈,方孝孺的看法只能说中规中矩,而且按照朱允炆前身记忆,方孝孺本身资质一般,否则也不会连续很多届科举没考中。 “这个方孝孺可以用,至少人家忠心。” “不过他的能力似乎一般……” 朱允炆给方孝孺打了分。 方孝孺能活跃在大明朝堂,主要原因是他是宋濂的弟子,宋濂作为浙东四贤,在儒门能量巨大,他的老师是元顺帝丞相脱脱家庭教师之子,基本上代表着这个时代最顶尖最精英的那一波儿儒学门人。 历朝历代,要想稳固天下,多用儒家顺民之策,大明也少不了他们…… 方孝孺则是恭敬的对着朱允炆作了个揖。 他低垂下头,咬着脸颊咬肌,内心触动,其实他心中一直有个愿望,想要为恩师宋濂诏反。 这不仅仅关系到他们这一派的政治地位,甚至跟整个儒门息息相关,宋濂奉命编纂元史,又是太子老师,背后站着一整个学术门派……当年宋濂的孙子牵连到了胡惟庸案,导致宋濂被流放四川,死在了四川。 他们这一派也一蹶不振,自此在大明朝堂被边缘化。 方孝孺前去蜀王府担任蜀王的教谕,也是为了帮忙照顾宋濂亲属。 蜀王朱椿有蜀秀才之称,爱慕文学,不仅将宋濂灵柩迁到成都府,在寺庙中买下一块儿地供奉,还将宋濂亲属接到成都善待。 但这终究是蜀王的行为,要想为宋濂正名,还需天子首肯,只要得到朱允炆的信任,方孝孺相信,自己能说服他。 方孝孺心中长吁一口气,暗叹道:“陛下,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 “老师,孝孺定会为您昭雪!” 方孝孺捏了捏拳头,深吸一口气拜服而去。 等他离去,朱允炆伸了个懒腰,活动活动了筋骨,这才慢悠悠的走进了午门文渊阁。 其实所谓的文渊阁,是一座阁殿,并不大,四通四进的有点像四合院,这种院落在南方十分常见。 从午门出皇城十分方便,而朝堂六部的衙门都在皇城边,因此这里既能够快速和六部沟通,又能和紫禁城中的皇帝沟通。 除了有侍卫把守外,剩余的多是翰林院的翰林在行走,他们类似于机要秘书,主要是接收六部递过来的重要奏折,处理一些紧要事务。 编撰《明太祖实录》这种重任也在文渊阁,但编撰官员并不需要每天都在,可以在衙门里写稿,交来审阅,如杨士奇。 能够选来编撰《明太祖实录》的翰林,基本上就是未来的六部尚书备选,朱允炆注意到几个比较年轻,又有点耳熟的文臣…… 见到皇帝亲临,这些年轻大臣纷纷拜见,朱允炆一一亲切问候。 清晨的几项政策,在这些年轻朝臣心里炸开了锅。 他们都觉得大明这位新皇帝朱允炆,魄力非凡,锐意进取,日后在他手下能有许多作为。 朱允炆背着双手,犹如前世某个地表最强八零后小胖子,保持着高冷人设,频频点头,心中暗爽:“我去,原来当皇帝是这种感觉,真踏马爽!” 此时,刑部尚书暴昭,已经率领新的内阁诸臣,在文渊阁处理事务了。 朱允炆走到他们所在的屋子,摆摆手示意门口的侍卫不要出声,悄悄站在门口偷听。 “诸位,陛下在大朝会宣布的几项政策,你等有何看法?” 暴昭坐在一间正厅之中朗声问道,这里的桌椅板凳是正方形的,也不分彼此座次,但是依旧能看出来是以他为中心。 剩余五位阁臣各有心事,一时间一言不发。 暴昭本就是刑部尚书,官职比内阁诸臣里的齐泰,黄子澄,夏原吉都高。 齐泰黄子澄原还有些桀骜,结果被朱允炆训斥了一番,不敢冒头和暴昭争权。 李景隆和徐辉祖乃是掌军之人,平素没有太多政务,于是内阁六臣,就隐以他为首。 文渊阁的模样,很像是前世朱允炆去过的北京紫禁城里的殿堂,二层小楼,有点阴暗潮湿,这是因为这整个南京紫禁城皇城,大半是填湖造的,这时代又没有暖气,御寒全靠一身正气,这个地方空间不大,又有些狭小。 这间大厅其实已经不错了,足有三十多平米,但大则大,很潮湿。 木质的殿堂都透露着一股湿气,门前的石头台阶遍布青苔。 为了防御,文渊阁里没有树木,因为有树木容易隐匿刺客。 “文渊阁这里得扩建下,在这里办公,心情都不会好,再搞点花花草草,主要是小花,盆子矮小不怕刺客藏身,再弄点金鱼缸子在这里养养金鱼……” 朱允炆站在门口说出了声。 人类高质量男性,当然也得有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