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章 燕王殿下的威名竟恐怖如斯99(1 / 1)

 朱允炆有些郁闷。 朱高煦却长舒一口气,原来是这事儿啊,他还真以为自己父王谋反了…… 朱高煦连忙道:“那陛下,咱可以做些什么呢?” 朱允炆道:“你父王拉的屎,你来擦屁股,这里有些人对你父王取财之道颇有言辞,你帮你父王把这些人都埋了,得个清净,也能还朕一个清白。” 朱高煦忙道:“是这个理。” 朱允炆笑道:“放心,朕也不会让你吃亏,朕现在就封你为锦衣卫指挥,日后你和靖江王朱赞仪同为指挥,就在朕身边行走,你爹施政没做好的手尾,朕也能让你帮着清理。” 朱高煦当即拜谢:“谢过陛下。” 朱允炆道:“朕待会儿会让郑和带着东厂的番子和你们一起行动,你可以放心的去做,反正出了任何事,都有你父王担着。” 朱高煦心中苦笑,天子啊,这样一来我和我父王二人在民间不知道要被骂成啥样,一个出政策摄政,一个当爪牙埋人…… 那陛下你呢?这不对啊…… 但是他没有说出来,点头称是。 朱允炆对朱高煦这爽朗性格很喜欢,打趣道:“可是看上那些尼姑了!?” 他偷偷靠近,用一个男人都懂的表情:“尼姑都是好水灵,朕试过,很润。” “你等会儿去各个寺庙抢……哦不是收钱,有看上的就润几个,青春苦短,及时行乐,最重要的是无论你做的在过分,你都不会被骂,最多你爹被骂,或者朕被骂昏君……” “小伙子放心大胆的干,朕没有明君包袱怕这怕哪儿,有你爹顶着呢哈,去吧!” 朱高煦:…… 陛下,我替我爹谢谢您! 这一次朱允炆直接在苏州府住了五天。 秉承着锦衣卫的优良传统,没有线索制造线索,走了线索扩大线索,朱赞仪和朱高煦发了狠,他们两个人率领兵丁在苏州府到处抓捕案犯,苏州府上下官员,牵连者有上百人,还有数百名粮长,里长受到牵连,苏州府各大寺庙更是大出血,钱财被搜刮大半。 郑和也率领东厂番子乔装打扮作为暗线,在民间把握舆情,摸清动向。 苏州府的某些小土丘上,短短几天就被埋了上千人。 但是普通老百姓对这些事反而拍手叫好。 因为被活埋的要么是官老爷,要么是粮长,里长,都不是普通百姓,平日里没少作威作福。 因为锦衣卫和东厂的行动,还在苏州府抓出来好多贪官,以及躲在寺庙里的逃犯,寺庙有赦免权,犯了事儿剃度出家有了度牒,官府就难以追究,结果这次直接被抓出来不少。 对于这些人,朱允炆大手一挥,洒掉洒掉,通通洒掉。 快写送他们去西天见如来佛祖才是玄妙。 这一日中午,朱允炆收拾停当,摆起辇车准备去苏州府的普通老百姓家中视察一下。 大明货殖府在各地都有门铺,杨士奇和方孝都认为江南商业本来就很繁荣,货殖府开在这里反而竞争不过本地的富商,因此这里的货殖府多以收购军供棉被,棉甲,棉鞋为主。 也就是说,货殖府在富裕的地方要做买家,在贫穷缺乏物资的地方做卖家,如此才能够平衡物价。 这件事关系到明年的永乐新钱是否值钱,能不能禁得住市场的考验,因此朱允炆必须来看一看。 简单点来说,大明新发的永乐新钱,为了弥补大明缺白银这个先天不足的弊端,要以纸钱为主,小额银币为辅,更小额度的铜钱作为主流货币。 纸钱的流通价值,在于它的购买力,而为了维持大明永乐新钱的购买力,内阁诸臣,主管经济的夏元吉,杨士奇,方孝孺几个人商量了一番,给了朱允炆一个方案。 那就是“军需民供”。 朱允炆拿到这奏折直接批准,同时佩服这帮古代最顶级的聪明人,这不就是最简单最初级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买家少花钱,卖家多赚钱嘛。 这事儿很好理解,大明九边长期需要各类棉花,布鞋,棉甲棉被,以往各地官府有缴纳布甲和多少副武器的任务,现如今将这些任务渐渐较少,转而以政府出钱,在各地方乡镇开货殖府收购点,从民间老百姓手里收购的形式。 收购的同时,也就是推广永乐新钱的过程。 只要需求一直在,那么永乐新钱就会一直值钱,因为庞大的九边各卫所需要这些棉布棉鞋棉裤。 而要想完成这件事,重中之重就是江南的棉花得种的够多,但是又不能影响到江南产粮。 江南之地,尤其是淞沪之地,自从宋代起就有种植棉花的传统,元代时候这一片的棉花种植更进一步扩大面积,而大明现如今能够在辽东站稳脚跟,在辽东铁岭等地布置数个卫所驻扎,也离不开江南地区种植的棉花。 辽东苦寒,江南种的棉花被勤劳的大明百姓用纺织机织造成棉衣棉被,桑叶养出的蚕织造成吴布,还有各类麻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