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村口伏击(2 / 2)

许东走到主动跳出来反抗鞑子的瘦小跟役面前问:“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喊恨鞑子?”瘦小跟役连忙磕头回答:“回主人的话,我叫金小龙,全家原先是金州的军户,一家人去年都被鞑子掳走当了包衣奴才,我爹妈都被虐待致死,姐姐金小凤被鞑子糟蹋霸占,还有一个弟弟金小虎也每天被打,饿的皮包骨头,我真得恨死鞑子了。只是鞑子太凶残,还有姐姐弟弟在,我平时不敢反抗,直到遇到这次机会,我想跟着主人杀鞑子!”

“好,鞑子是我们汉人共同的敌人,只要你们真心想杀鞑子,就是同胞战友。”许东回应到,并安排大家打扫战场。首先,查看就住本方人员情况,9个参加伏击的青壮主要对付的是跟役,战斗时间也不长,但也阵亡一人,伤了两个,幸好有盔甲保护,伤情不重,都是四肢的箭伤和刀伤,很快就包扎完毕。其次,对所有被打死的鞑子补刀、割首、搜查携带物品,同时将5个受伤的鞑子捆好。最后,许东安排谢三等人分开审问被俘的跟役,筛查有无死心从鞑、沾满汉人鲜血的死硬汉奸跟役。

通过相互检举核查,9名投降跟役中有3人平时经常跟着鞑子欺凌汉人、作恶多端,手上都主动沾过汉人的血,其他6人大都习惯逆来顺受,没有大的恶行,特别是金小龙,性格倔强,多次因不参加抢杀汉民而被鞑子打骂,但因他很擅长养马,所以也还留着他一命。核查完后,许东一声令下,让人绑住3名汉奸跟役,让6名没受伤的村民一起举刀砍死他们,切实在见见血中锻炼胆量。

许东接着让人把5个被俘的鞑子甲兵拉上来,对剩下的6名投降跟役说:“你们要是真恨鞑子,就去杀了他们,这也是对你们一次考验。”跟役们相互望了下,知道这是许东要断绝他们以后可能再投降鞑子的可能。金小龙带头拿起刀,满含仇恨冲到被俘鞑子前面挥刀砍去。其他5名跟役也赶紧捡起刀冲过去,一阵猛砍杀死了5名鞑子。

打扫完战场,许东立即安排吴家雄去海边寻找接应他们的吴东他们,同时又盘点了一下这一战的得失。这次伏击杀死鞑子甲兵16人、跟役9人,俘虏跟役6人,缴获盔甲19套,鞑子白甲同样是双甲,弓箭、横刀、斧子、投枪等各类兵器35件,完好战马11匹,受伤或战死的马5匹,共收缴到金子100多两,白银2300多两,此外还有配套的旗帜、腰牌及军粮等,总的是收获不菲。己方这边阵亡1人,受伤2人,共消耗22式步枪弹14发,主要用来击毙了鞑子所有甲兵和2名战斗力最强的跟役,基本上是一枪一个,其他跟役主要是李守信、谢三他们用弓箭和刀等冷兵器杀死的。

盘点完缴获,许东把参加伏击的青壮都召集起来,详细地询问了伤亡村民的情况,阵亡的叫谢建平,家人都被鞑子杀了,所以这次冲的最快,被鞑子的跟役一刀砍中脖子而死,其他两个受伤的问题都不大。

许东接着问:“打仗肯定要死人,大家怕不怕?”“不怕,这世道随时都可能死,跟着公子能打这样的大胜战,我们不怕。”“我们跟鞑子仇深似海,谁家没有亲人死在鞑子手上,只要能杀鞑子,有什么可怕的。”“我们的命都死公子救的,为公子而死心甘情愿!”村民七嘴八舌地回复道。许东抱拳道:“感谢大家的信任,我们跟鞑子就是你死我活,敢战才有生的可能,否则只能生不如死。但我们不能忘记为大家战死的兄弟,我们要把建平兄弟的遗体火化,把他的骨灰带回去,以后建专门的祠堂来供奉。”

“我们代表建平多谢公子!”村民们一齐跪下高呼。在这个年代,人们都很重视身后事,但由于太穷,贫苦百姓死了,只能弄个破草席一裹简单挖个坑埋了。现在听到许东这么说,一旦阵亡能够永享后人供奉,都感到十分振奋。

许东立即安排村民捡拾木柴火化谢建平的遗体,同时收拾收缴的物资准备转移。这时,吴家雄也带着吴东过来,说渔船已经准备好了。许东让谢三等人带着缴获物资先走,让吴家雄、谢进、李守信、沈大成押着投降的跟役,带着谢建平的骨灰第二批走。自己则跟大家交代了一下后,准备翻过山坡和礁石,回去寻找穿越来的气垫艇,并约好了晚饭前到草屿岛汇合。

很快许东就回到了最初登陆的礁石边,这个地方很隐蔽,这两天没有人来过的痕迹,气垫艇也完好无损地靠在礁石边。许东跳上艇,开始检查随艇的物资装备。因为穿越前那次潜入樱花国海军基地侦察任务艰巨,所以带的物资还不少。两大桶军用柴油、大概1.2吨,5组TNT高爆炸药,1把备用的20式自动步枪和1把15式手枪,1个基数共300发步枪弹、60发手枪弹,一块太阳能充电板,一套水下蛙人潜水器具,一个夜视仪,还有一些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扫了眼舱室,发现还有一部在快艇上用的可拆卸螺旋桨推进器,是许东上次用快艇时拆下来准备拿回连部的,任务紧急就放艇上了。

气垫艇前部还装有一座630全自动六管速射炮,是用来近防的,一分钟能发弹一万发,形成金属风暴,配有一个基数1000发30毫米口径炮弹,这次任务还没开过火,弹仓还是满的,炮弹都还在。

许东查看完艇上物资,对在明末立足又多了几分底气。出任务前气垫艇加满了3吨燃油,现在大概还剩一大半。许东为了节约燃料,没有启动气垫高速模式,而是转到螺旋桨电推模式,驾艇向草屿岛开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