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229(1 / 2)

  文帝先是愕然,随即失笑,索性不解释了,道:“继续说。”

  前头的老臣都垂低了眼,竟不吭声了。文臣不吭声,连刚才满口要请兵去平叛的武将们也不说话了。

  只有殿后首站着的几位新臣仍旧慷慨激昂地讲着,都是饱学之士,引古论今,从国家大义一路讲到了幕府野心,言如针刀,刺得很准。

  分明是几个肩不足一掌厚的文人,浑身却都披了铠甲似的,仿佛君王一声令下,就能冲上前抛头颅洒热血去。

  ——哪儿冒出来的这几个莽脾气?

  文帝打了个恍儿,没想起来。

  他学先祖设日朝会,每天勤恳上朝,十年里不敢怠政一日。又怕这殿上站的人少了,叫他闭目塞听,便让京官四品以上的全来参加朝会。

  人太多了,站在最后头那两排的面孔就记不清了。

  清早日光不盛,擦着挑檐斜射入殿里,只能照亮殿尾那半边。于是偌大的金銮殿,像是被这光割裂成了两段。

  青袍与绯袍,新与老,陈腐与锐气,突兀地截断在两边。

  文帝忽的有些怔。

  ——离朕最近的,都是这么些人了么?

  前头的老臣全垂首站着,他们太懂得自己的脾气了,除了都察院那一小撮御史,已经没人敢忤逆他的意思。

  他们说话迂回也温吞,办事儿贪财也怕死,各个老得半截入土,脊背都挺不直了。好像青年时也各个都是意气风发、铁骨铮铮的样子,怎么如今都成了苟禄的庸官了?

  文帝一抬手,五指朝内虚拢,做了个指向自己的手势。

  殿前监只愕了一眨眼的工夫,立刻拖长了调儿唱道:“退朝,传九卿与阁臣养心殿议事——”

  举着芴板的朝臣们立刻跪下,山呼着“吾皇万岁”,跪候着皇上走了,才抬袖擦了擦脑门上的汗。

  ——陛下气大发了,气得连御笔都摔了!这十年,谁见他发过这么大的脾气!

  朝会上的争论,到了养心殿里就听不到了,因为新臣不在这儿,武将也不在这儿。

  九卿为六部尚书、都御史、大理寺卿和通政使,除了兵部尚书曾在河北当过六年提督,剩下都是清一水的科甲出身,全是文帝听厌了的老生常谈了。

  刚才他又“大发雷霆”,老臣们更慎重,句句都拿捏起语气来,说“全凭皇上决断”,翻来覆去就这么几句话了。

  文帝神情冷淡下来:“汝贤累了,奉茶。”

  茶奉上来,堵住了几个老臣的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