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1 / 2)

  梦里她都在腹诽:发育年纪还没过完呢,长这么高……

  “铛——铛——”

  唐荼荼听着坊门开门的钟声醒来,瞧了瞧天还没亮。

  她无事一身轻,又是外吏,不去工部也不用告假,于是撤了枕头,平躺着,睡了个平平板板的回笼觉。为了个放映机伏案半个多月,唐荼荼颈椎都弯了。

  这么睡睡不沉,不过半个钟头就醒了。

  珠珠与哥哥去上学了,母亲唤了容夫人出门逛街去了。唐荼荼前阵子听母亲说了一嘴,最近在东市上踩点,寻思什么铺子最好上手,母亲这回是正儿八经打算开个铺子了。

  “我爹呢?”唐荼荼问。

  胡嬷嬷:“老爷在少爷书房呢。”

  家里读书人多,正院一个书房,少爷院里一个书房,牧先生每月的月钱也大多是买了书。牧先生书最杂;爹那里的书多是五礼和外国礼节通考;哥哥还是学生,藏书多是经史子集国学课本。

  大家阅读门槛不一样,一般看不到一块去。

  唐荼荼去了哥哥院里,站在书房窗前瞧着。

  天光透进书房,里头文房四宝和桌椅陈设都不多,唐老爷从小教育儿子敬惜物力,这书房布置得简单,白墙、黑书架,显得单调又明净。

  唐老爷捧着一本书一页一页翻阅着,看得很慢,左手边还放着厚厚两摞,博古架最顶上的两格书全空了。

  唐荼荼翻过那一架子书,印象还深。

  最顶上放着的全是手抄本与幼儿摹本,那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家规祖训,还有先贤的座右铭,都是启蒙用的,写得浅显易懂,叫小儿识字明理用。

  教学而时习,从善如登,君子端方……许许多多的圣人言。

  等到学有所成之后,这些书仍然会放在书架最顶层,以示初心不改。尽管这些书平时不拿下来看,却如读书人的信仰和灯塔。

  眼下,唐老爷像初识字的三岁小儿一样,翻着这些蒙学书,一字一字细读。

  自小识字,垂髫读书,少年时,为作文章强说愁,两脚没迈出去京城几回,可出城时路过农田,也要学着乐天先生的《观刈麦》为农民叫叫苦。

  写过堆砌辞藻的四六文,写过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背时务和策论的时候也头疼得想头悬梁,唯独少时背的“忠、孝、礼、义”刻在骨血里,这么些年不敢忘一字。

  最后,唐老爷踩上高凳,拿起拂灰掸子,把西墙上那幅裱字沾着的细灰拂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