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1 / 2)

  手工业与商业发达的地方,农妇务工是常事,城里又有雇仆和侍女无数,女人手里捏着银子,不靠天吃饭,不靠男人养活,腰板就能挺得起来。

  而此地,东镇不一样。

  煮海的是盐灶户,捕鱼的是渔民,这两个行当把男人与女人天生的体力差距放大到了极限。在天津建城之前,他们就是做这营生的了,世世代代被隔绝在这百万亩的盐碱地里,因为车路不便,又住得偏僻,一年也未必进一趟主城。

  静海县与天津主县隔着一道城墙,就仿若隔开了一道天堑。

  三岔口每年走过的漕船豪商千万,带得主县富得流油,与他们也没什么相干。

  宗族世世代代,尊与卑也就世世代代往下传,脖子上的镣铐戴久了,就要长进肉里了。

  她们不知道女子该自强,没见过女人经商,走出村子念了三本书的就是“大学问家”,就是嫁了不亏的良人。

  她们听着雀姐的忽悠,笑着哈哈,嚼着“谁家母鸡不下蛋”的舌头,把年轻的妇人往绝路上逼。

  之后,年轻的变老,把新鲜的媳妇继续往绝路上逼。所有的恶婆婆,都被“不怀孕是罪,不生儿子是罪,失节是死罪”的念头逼到了老,愚昧随着血肉年年地长。

  从念头变成家规,从家规变成族训,生不出孩子是被妖邪下了咒,得去供神,生女儿是叫全家断了根。

  不论家门贫富,这些人的脊梁骨都是被敲断后,再歪歪扭扭长起来的。

  如果有办法,带着她们赚钱……

  如果,能把这百万亩的闲置地用起来,盘活这片废土……

  唐荼荼盯着地图看。

  整个静海县西重东轻,像一个左边穿衣右边光膀的穷鬼,拼命往天津县的方向蹭,张嘴等着运河漏出来的一口剩饭活。

  而东面,地图上空白了三分之二,没有官道,乡道县道也窄得不值当画上图,只有无数个村标零星分布,似在冲她无声地眨眼。

  唐荼荼盯着地图看了一下午,手里的纸笔换成手套,背上罩了披风,不知哪个有眼力见的给她搭了个挡风棚,放了俩火盆。

  本子上的《静海县闲置地成因分析及规划建议书(初稿)》抹了一遍,简写成了《东镇一期计划工程(三年)》。

  她不在规划院了,没有团队了,上边也没有老师教授能给她审核规划书了,在这个孤独的时代,没有人会比她更专业了。

  想得忘了时辰,再回神时天都要黑了。

  唐荼荼深吸口气,把多余的情绪都敛下去,又折回自己屋,铺盖一卷扛到肩上,搬到了头间屋空出的床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