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杀人灭口?40(1 / 2)

(对不起我食言了,俺又写不完了。我发誓从明天开始屯稿。正文两三个小时后放上来orz。这绝对是最后一次!先别看先别看)

姥鲨,是鲭鲨目姥鲨科[14]姥鲨属[15]滤食性鲨鱼。[16]体粗大而延长,呈纺锤形;头大,略侧扁,吻端钝尖;口很大,腹位,广弧形;唇褶不发达,齿细小而多,呈圆锥状,边缘光滑;眼小,侧上位,近圆形;尾部较短,小于全长之半,尾柄较细;胸鳍狭长,前缘弧形,外角尖;后缘外侧凹入,里角宽大而圆凸;腹鳍中大,位于两背鳍中间稍后下方;外角钝圆,后缘凹入,里角钝尖;体呈灰褐色,腹部色淡,各鳍均浅灰褐色。因性情温和,故称姥鲨。[17]

姥鲨分布于中国黄海、东海和台湾东北部海域,各大洋都有分布。[17]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现象,在拂晓和黄昏时上升到表层,其他时间栖息在100米以下的深水层。[16]喜群游,常千百成群,排一长队,遇天气晴好,常静息水面,露出背鳍或尾鳍。[14]主要以浮游的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17]卵胎生,妊娠期约为1-3年,每2-4年只生一次,寿命约为50年。[16]

姥鲨是仅次于鲸鲨的世界第二大滤食鲨。人们会为了获取鱼肉和鱼油,大肆对这种海洋动物进行捕杀。由于姥鲨的数目严重下降,世界范围内的很多国家都正在采取保护行动,并限制其相关产品的贸易;在美国联邦的太平洋海域管理法令中,明确规定在误捕鲨鱼之后,必须立即将其放回大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也严令禁止在渔获物中出现姥鲨。在加拿大,濒危物种保护行动规定持有、惊扰或者破坏姥鲨的栖息地等行为均属于违法。[17]姥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濒危(EN)等级。[18]

姥鲨最早是由古纳勒斯(Gunnerus)于1765年从挪威的一个标本中进行描述,最初被命名为Squalusmaximus;同年,更改为公认学名Cetorhinusmaximus(Gunnerus,1765)。属名Cetorhinus源自希腊语,“ketos”(意思是海洋生物,鲸鱼)和“rhinos”(鼻子),而种名maximus为拉丁语,意思是“巨大”。同义名称包括SqualusmaximusGunnerus1765、SelachemaximaGunnerus1765、SelachemaximumGunnerus1765、HalsydrusmaximusGunnerus1765、SelachemaximusGunnerus1765、TetraorasangiovaRafinesque1810、TetrorasangiovaRafinesque1810、ScoliophisatlanticusAnon.1817、SqualusisodusMacri1819、SqualuselephasLesueur1822、SqualusrashleighanusCouch1838、SqaluscetaceusGronow1854、CetorhinusblainvilleiCapello1869、HannoveraauratavanBeneden1871、SelachuspennantiiCornish1885、CetorhinusmaximusinfanunculaDeinse&Adriani1953、CetorhinusmaximusnormaniSiccardi1961。[1][3]

姥鲨是仅次于鲸鲨的世界第二大滤食鲨。体长一般为7-8米,大者可达15米。体纺锤形,中部最粗大,前后部渐狭小。尾柄每侧各具侧突,自臀鳍基底上方开始,达于尾鳍基底后方;尾鳍基底上下方各具一凹洼。头大,略侧扁。吻很短,圆锥形。眼小,圆形,无瞬膜,位于口的前部上方。鼻孔小,横平,近吻侧,距口比距吻端为近;前鼻瓣圆形突出。口很宽大,广弧形;下唇褶短小,上唇褶不发达。齿很小而多,盾形,边缘光滑,齿头向后,无侧齿头,4-7行在使用,每侧每行100余个。喷水孔微小,圆形,位于口隅稍后上方,距眼比距第一鳃孔稍近。鳃孔5个,很宽,从背上侧伸达腹面喉部,最前1对在背、腹面狭窄地隔开,最后1个位于胸鳍基底前方;鳃耙细长密列,状似“鲸须”,基部侧扁,上部鬃状,在第一与第二鳃弓上各1行,在第二、第三、第四鳃弓上各2行。盾鳞小,基板大而有褶纹,具一棘突一纵嵴。

背鳍2个;第一背鳍大而等边三角形,位于胸鳍和腹鳍中间上方,较近腹鳍,起点距胸鳍里角有一相当距离,前缘微凸,后缘稍凹,上角钝尖,下角尖突;第二背鳍颇小,鳍位较后,后缘凹入,上角圆,下角尖突。尾鳍叉形,尾椎轴上翘,上尾叉较长大,近端处有一缺刻,下尾叉较短小。臀鳍与第二背鳍同形而稍小,起点对着第二背鳍基底后端,距尾鳍基底比距腹鳍为近。腹鳍中大,位于背鳍间隔下方,鳍脚圆筒形,后端圆钝。胸鳍呈镰状,前缘比基底加里缘约长2倍,外角尖,里角圆,后缘凹入。

体灰褐色,腹面白色。各鳍均浅灰褐色。[4-6]

栖息环境

姥鲨栖息于外海之大陆棚及岛棚水域,但时常会出现于岸边、潮间带外围、或内湾。[7]最常见于温和的滨海水域。[8]

姥鲨

生活习性

姥鲨通常1-3尾或多达百尾成群在水表面缓慢的巡游,背鳍会露出水面,或翻身晒腹。滤食性,以浮游无脊椎动物、小鱼或鱼卵为食。具有季节性洄游习性。[7]每年3-4月,它由外海成群洄游到沿岸,平常也会在海面静卧,或张口缓游,或翻身晒腹。如遇雾天,则常在海面“瞌睡”。[9]生活在北太平洋东部的这一姥鲨种群被看作是沿着加拿大到加利福尼亚中部海域进行季节性迁徙的单一种群。[8]

姥鲨的生性非常温和,故被称作“姥”鲨,它主要以浮游的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其捕食方式非常奇特,先张开大嘴连饵带水“吞”进,然后用细长角质鳃耙“筛”选过滤。试想如此庞然大物,要填饱肚子,每天要过滤很多海水,为了适应这种生活,姥鲨也对自己的某些器官进行了“改装”,如它的鳃耙变得又细又长,并且密密麻麻,使一些小鱼小虾无法溜掉,以提高捕获量。其次,为了加快排水,它头部两侧的鳃裂向背腹延伸,这样一来,水就进得来、排得出,饵料又留得下。[9]

参差多态,鲨亦有别——请怀揣温柔,与万物为善

张涛拉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