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君臣同心104(1 / 1)

 王猛食得不多,一会就停箸。 李靖道:“既皇上已下决心推行变法,先生可徐图渐进,万不可废寝忘食,千万保重身体要紧。” 王猛淡然一笑道:“猛身负国家重任,披肝沥胆,日夜恐负君王所托。变法险道重重,实不敢有一丝松懈。现在皇上决心变法,正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一鼓作气,夯定变法局面。” “先生所言极是,请先生谋划下一步的计划。” 王猛沉吟了片刻,面色肃然而道:“关中地区自古是汉胡杂居之地,自晋朝南渡后,大量的胡人从西北和关外进入中原,数十年间五胡夷族为争夺中原相互厮杀,政权频繁更迭,胡人对待汉人的政策多以压迫欺辱为主,民族之间积聚了大量的矛盾。关中地区经过了赵国石虎、秦国苻生的暴 政统治,汉胡的民族 矛盾已十分尖锐。秦国由氐人武力建立,统治阶层也大多数是夷蛮胡人,以氐氏贵族集团作为秦国政权的最核心统治力量,目前是不容改变的。我们推行变法的主要目标是:化解民族 矛盾,消除胡汉隔阂,使胡夷政权不断接受汉化,从而实现民族融合。所以在目前的政治体制下,必需加强君权,推行儒道教化,使胡汉民族受同一文化之熏习,认同夷汉同出华夏根源之信仰,这样才能使国家强大,抵御强邻入侵。关中地区沃土千里,雄关峻川,历代帝王龙兴之地,只要变法图强,等待时机,然后东出中原,平定天下。” 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英雄辈出,而王猛就是这五胡大分裂时代最杰出的人物,他的睿智就如当时黑暗中闪耀的明灯。李靖知道王猛肯定会名垂青史,因为他已经预知了答案。 王猛继续道:“化解民族 矛盾,实现民族融合的重中之重就是推行均田制,把无主的土地收归国有,按人口数分给小农户来耕作,保证国家的赋税来源,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这样大量的汉族人口就有自己的耕田,成为国民,不再隶属于各个地主豪强,加上《军功法》的鼓励,立功受爵,使民众都愿意为国效力,使国家和民众都是受益者,利益关联,国家自然就会强大,但这势必触及氐羌胡人贵族的利益,现各地推行新法的阻力很大,抗法抗税不断发生。” 李靖道:“除始平县外,邓羌将军在各地已惩治了二十多名抗法乱纪的奸佞土豪,但各州、郡、县似乎仍有一股强大的暗力在阻挠新法的推进。” “这就是目前新法难以继续推进的原因。”王猛道:“这股强大的阻挠势力,其根本就在朝堂之上,不打掉这股势力,新法是无法推动下去的。” “先生是讲以樊世为首的氐族权贵,强德为首的宗亲势力吗?” “是的,不除掉这两股势力新法推行就无以为继,而他们的背后是苻氏宗室和各地手握重兵的藩镇,这正是主上最大的忌讳。推行变法,不但要打掉朝中的这股暗流,削藩也势在必行,我准备先铲掉朝堂上权贵与宗室两股势力,这两股势力在京畿地区拥有大量的封地和家族武装,为加强武力震慑和保守京师,请校尉肩负京师安全稳定的重任。” 苻坚正是通过家族和朝中大臣的武装力量策动政 变,夺取帝位,李靖亲自经历了这场动心惊魄的政 变。王猛要铲除这两股势力前必须提前部署,以防有人企图将这一幕重现,他完全信赖和有能力担当此任的唯有李靖一人。李靖自然明白,王猛若变法成功,秦国将开创一个崭新的面;若失败,旧势力必定进行反噬,不仅推翻现有的一切,还会疯狂反扑,最后政毁人亡。历来变法都是凶险万分,每一步都是用血来铺就的,纵观史上,能变法成功者寥寥无几。在秦国一年多的经历,真比自己二十五年的人生更丰富精彩,更具创造力和梦想追求,难道自己也是改变历史的这个人吗?现在的李靖,从没有如此强烈地想去接近这个波涛汹涌的时代,渴望在这个奔腾的大时代中,寻找历史真正的答案。 苻坚在御书房内召见王猛,了解当前新法推行的情况。 苻坚表面上强硬支持王猛推行变法,但内心也是顾虑重重,日夜忐忑不安。归根到底变法就是权力的较量,变法成功,国家不仅可以强盛,君权也就更加稳固,自己就可以放开手脚实现宏图理想。但权力的较量,胜利是唯一的目标,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在混乱的变法初期,最高的权力拥有者必须要有极度的清醒,对局势的明析判断。苻坚似乎就是天生的领导者,同是氐氏贵族,在别人只知喝酒吃肉的时候,苻坚却是刻苦学习,潜心研读经史典籍,随着学识的不断增长而立下了经世济民,统一天下的宏图伟愿。能在苻生屠刀下屡次逃过大难,并政 变成功,足见苻坚的权谋机变和能人所不能的忍毅意志,非常人可及。他一边听王猛的汇报,一边驻足于一幅天下山川地图前默默思索。 秦国现强邻环伺,民族 矛盾又处于尖锐对立中,如此一个落后的胡人部族政权,若不通过迅速汉化,变法图强,恩泽百姓,随时都有被覆灭的危险,石赵、冉魏政权的兴亡足为前车之鉴。变法会带来动 乱风险,不变则有亡国的灾难。两害相权取其轻,与亡国之灾相比,变法的风险又算得什么呢? “依尚书所见,各地的动 乱根源在哪里?” “根源在于氐族权贵利益的盘根错节,宗室势力的藩镇割据,讲到底就是君权分散,地方各自为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