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勇担重任(二)132(1 / 1)

 王猛趁势而道:“皇上英明,由李靖领军出征,必可大胜。” 李靖听后心中一震,在最关键的时候,王猛向苻坚推荐自己领军出征。他深知此战关乎长安的安危,秦国命脉。若战败,敌军兵临长安,各处暗隐的势力将蜂涌而起,燕、晋还有凉州的军队势必趁机入侵,关中地区战火再度蔓延,不但百姓遭殃,秦国也有亡国之危。自己出身于特种部队,对奇兵突袭,以少胜多的战法十分熟悉,但数十万大军沙场对垒,千军万马生死相搏,战场阵法变换多段,除了将领自身能力,还考验着将领的领军才能,如何可以使三军信服,令行禁止,如何能突破敌军阵法,直捣黄龙?这是一战决定江山的战争,决定国家兴亡的关键之战,自己能否有胜算?能否担此大任? 历史风起云涌,时代浩浩荡荡,正是创造英雄的时候,势危方显英雄本色,他在这个浩荡的历史激流中,究竟担当一个怎么样的角色,是能改变战局,承担大任的英雄吗?就让历史作出抉择吧。 李靖豪情万丈,毅然向前踏上一步,向苻坚拱手道:“臣请旨领军出征,定破叛军而还。” 众人见李靖傲然请命出征,神色各异。 王猛是深信李靖能力的,而且他们在朝中都是代表汉族士子阶层的荣辱,所以他希望李靖领军出征,再建功业,以固秦国新法的推行。 但是李靖是汉人,对比而言,苻融是苻坚的亲弟弟,自小聪慧明辩,文武双全,深得苻坚信任,虽然没有统领大军的经历,但报效国家的一腔热血绝对不假,身为皇室,对苻坚、对皇室都是绝对忠诚和拥护,在国家危急的时候义无反顾。 权翼曾是羌族首领姚襄的参军,长期在军队效力。姚襄失败后,与姚苌一起投靠苻坚,对军队的作战部署有深刻的认识,是苻坚的主要军事参谋,他自然知道此战对秦国的重要性,使他不得不慎重应对。 权翼稍稍迟疑地望了苻坚一眼,小心翼翼地道:“由校尉领军出战自是最佳人选,后将军杨成世、左将军毛高也是跟随先王南征北战的百战之将,但在苻双、苻武面前竟不堪一击,大败而回。现苻双、苻武合兵联军十余万之众,挟大胜之勇,兵威正盛,现长安城中军心恐惧,民心动摇,李将军可有破敌之策?” 权翼如此一说,苻坚不由得也担心起来。李靖用兵精妙,前人也是绝无仅有,多次以少胜多的战例确实令人叹服,以他的智勇无疑是领军的最佳人选,但他确实也未曾有过正式统领大军出征、千军万马生死对决的经验,对于沙场对战、兵阵变换的能力尚未显现,而当下这一战关乎长安安危,国脉所在,若稍有不慎,后果真的难以想象。 李靖迎着众人的眼光,有支持的,也有犹豫不定的,更有甚者饱含怀疑和不信任。 李靖明白,这是秦国生死存亡的一战,若再战败,不仅王猛的变法势必将被旧有贵族的势力所反噬,遭到宗室权贵的疯狂报复,殿中的这些人,又有多少能在其中全身而退,秦国又将再次陷入风雨飘摇的动荡之中。每个人都希望能谋划出最完备的必胜之法,希望选出众望所归之人,不仅才能过人,战绩斐然,还要受君臣信任,军队信服。这一战关乎国家命运,变法成败,百姓福祉,只许胜不许败,而且必需是大胜,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一人身上,李靖不由觉得千钧重任啊! 李靖经过现代化的军事特训,且从小在军营长大,对军事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敏锐触觉,拥有一千六百多年后的现代军事知识技能,虽然他没有古代对战的经验,但是他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打胜这一仗。 “目前的形势确实对我们非常不利,苻双、苻武的联军乘胜追击,兵锋正盛;张天赐率大军兵临枹罕,一旦突破枹罕险关,凉国的兵马将与苻双、苻武联合长安城下;燕国太尉皇甫真、吴王慕容垂的大军分别陈兵函谷关外,陕城关前;苻柳已集结大军随时西渡黄河,兵锋直指长安,现长安城是前狼后虎,腹背受敌,形势实在是相当危险。” 李靖此言一出,众皆失色。 苻融急道:“强敌环伺,如校尉所言,难道我们连一点胜机也没有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