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嫁接(2 / 2)

  养小哥儿女儿本来就是赔钱的,这下身子都破了,以后找不到婆家还得养一辈子不成?

  敲不开门,官府的人只能带着几个孩子原路返回,向孙县令禀明情况。

  孙淑一听了,当即沉下脸色,让随侍写了断绝书,再差人一一送回去,让那几户人家都按了手印。几户人家巴不得没有干系,哪儿有不按的?

  这是先皇定下的律法。

  凡是父母、子女双方在无人逼迫的情况下,自愿签署亲缘断绝书,双方便不可再有往来。父母不必抚养子女,子女以后也不用赡养双亲。

  据说先皇幼时生母早亡,受到生父与继母迫害,十五岁便逃离家里,只身入了军营。后来起事功成,生父和继母又多次陷害先皇。

  满朝文武拿孝之一字劝说先皇,先皇一怒之下就有了这条律法。

  言归正传,最后还是孙淑一将几个孩子留在自己府里养着。

  “县衙里在招人用,白溪村要是有人有这个意向的话,村长明儿带人去给县令看看。”官府的人临走之前提了一句。县衙的新班子孙县令不假于人手,事必躬行。

  这白溪村里的汉子有点血性,左右原先的衙役都走干净了,孙县令又对白溪村的人刮目相看,他提一嘴也不碍事。

  村长连声应是,将人送走后先把银钱送去周二爷家,然后挨家挨户将县衙招人的事通知下去。

  那银子就放在堂屋桌上,谁也没动。

  第31章 嫁接

  翌日,只有宋清和另外两名汉子随村长去了县衙。

  要搁在前朝,一般人家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不会做衙役的。无他,衙役社会地位太低,子孙不得参加科举不说,就是死后也不能埋在祖坟。

  现在好了,不止是衙役,商贾的地位也提高了不少。科举只将罪犯的后代排除在外。于是在衙门的差事就成了香饽饽。

  在县衙做事威风是威风,月银也不少,可最底下的衙役也得认识几个字啊。村里识字的人不多,再一想在县城用于嚼头、人情往来的花销,退缩的就多了。

  况且普通衙役在平头百姓眼里有点威风在,却是最容易得罪有钱人家的。

  虽然是听上头指令办事,可人家不痛快了,不记恨底下人难道还要去找县令麻烦不成?自然不可能。

  因此胆子稍微小点的人家,也不敢去攀这个好差事。

  招人在班房进行。说是孙县令亲自把关,她就坐在边上相看,不满意的直接让人走,其他事情都是孙县令的亲信在做。

  衙役分为内外两班,内班在衙门里面做门役;外班又分为壮班、皂班、快班,壮班负责打杂,皂班负责给县令做仪仗、审案时做行刑手,快班负责抓捕盗贼、巡街守夜、催租赋税等。

  总的来说快班要做的事情多,需要点能力,最容易得罪人。可他月银也比其他人多两百文,做得好了兴许能得上面人青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