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四不像)和“麋”的字型159(1 / 1)

四不像:

神话传说里,姜子牙的坐骑就是麋。

民间说:“姜太公骑着四不像兴周伐纣。”

为啥民间百姓管麋鹿叫“四不像”哩?

原来,麋鹿的角像鹿、脸像马、尾巴像驴、蹄子像牛,人们才叫它四不像的。

麋鹿这种动物在商朝是食物,在汉朝是欣赏动物,在元朝是猎物,在清朝是玩物。

英国人掠夺了仅有的麋鹿回去,到一九八五年才归还一批麋鹿回国。

“麋”的四款甲骨文都是可爱的象形文字。下面分别说说:

甲骨文中,麋的第一款字型,头部是躺着的三角形,头上两个小尖尖,带了分叉,目的是说“麋没有鹿角,只有一对儿尖尖。”

身体是一根粗线,两只脚向左同时并拢,脚下好像一条雪橇,小尾巴下垂,带着点弧线---这个字,感觉比今天的汉字“麋”还要简化。

麋的第二款甲骨文尚“鹿立”。怎么说?是一只向右看的麋,它并拢直着两条前腿,并成一条线;一笔撇竖,勾勒出屁股朝左翘着的身形;半圆的脸,上边一长横,横上三竖,中间粗,两边的竖的尖端低垂,像狗耳朵;

左一笔撇竖,右一笔捺,勾勒出来矫健的身姿。所以说,尚鹿立。

麋的第三款甲骨文,身体尚“鸟形”,怎么说?浮鹅的身体,卵形的脑袋,“画的眉”(一眼眼老人的话),两个脚,像攀禽的钩子脚似的。所以说尚鸟形。

麋的第四款甲骨文像机器鹿,也是“画的眉毛”,没有鹿角。身体扁扁的,脑袋是刀子形,也扁扁。

麋的金铭文延续了它的甲骨文写法。到了周朝中期,麋的字型是:蝙蝠脸,头上蘑菇尖尖,身体像鹅,脚像鸭子,很卡通。

但是,到了周朝晚期,东周时期,给麋字加了东西。它继承了甲骨文第二款写法,身体朝左,面部朝右,但是,脑袋改成扁球,球内加点,前后腿之间添加了一个“米”字。尾巴朝上翘起。

到了小篆,麋的字型,它两个小角变成山字,崩直的前腿变成“扁弧形加长竖”,两条后腿画的像鸭子步,下面写着“米”。

那么到了汉代隶书,就延续了小篆,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麋字。

现在,麋鹿的种群在国内依然不多,一批在BJ(BeiJing),一批在盐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