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8章:费尘献策(中)3712(2 / 2)

 这都是太浪费人才了,可这还不算最让人难过的,有些人觉得在大宋找不到入仕为官的机会,便跑到周边的国家去当官。

 去辽国的,去高丽的,去倭国的,当年杨怀仁在交趾就遇到很多类似的人,要么是屡试不中,要么是考中了进士却无法为朝廷效力。

 后来不管是他们自愿还是被那些国家招募的,他们觉得自己还有出路,还能把自身的才华发挥出来,于是便去了外国。

 杨怀仁记得在交趾的时候,遇上在交趾当官的大宋文人,还从心里觉得瞧不起他们,恶劣一些,还觉得他们没有气节。

 可现在想想,人在没有出路的绝望情况下,做出那些事来也不是不能理解。

 人都是要实现自我价值的,这种需求在读书人身上就表现的更明显。

 也就是说,那些没有机会出仕的士子,如果将来给他们一条可出仕为官的路,他们肯定不愿意背井离乡,哪怕是在军中出任文职,他们也绝不会挑三拣四的。

 这都是人的认知问题,当了官的看不上军中的文职官职,可没机会当官的,这就是香馍馍啊。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给他们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