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路的方向23(2 / 2)

卫永:“还有一次,我和一个女孩子逛街,去看衣服,试了很多套,都没有看到合适,还气冲冲的走了。”

罗海:“哦,怎么回事呢?”

辛志:“是不是看上了,你不舍的给她买?”

卫永:“当然不会啊,花不了几个钱,我不会那么小家子气的。”

“是这样子的,她试第一套的时候呢,我就老实跟她说,穿起来显老,跟我姥姥差不多。”

“第二套的时候呢,我说这套可以,比刚才的显年轻,像我妈。我心想,我妈还挺年轻漂亮,像她准没错。”

“后来,试第三套,我说,这套不行,显得有点嫩,看起来就像是我的姐姐。”

“然后,她就不问我了。我只好一个人在旁边刷手机,刷了半个小时吧,才发现她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招呼也没打。”

“结果,更上回一样,所有通讯方式都拉黑了。”

罗海:“嗯嗯,估计这两人回去得烧香,祈祷以后不要再遇见像你这样的人。”

辛志:“我觉得,刚才有些话,我说太早了,你这种行为简直在为真诚两字抹黑。”

罗海:“直男的新高度,妥妥的天花板级别。”

卫永:“我有什么办法。跟女孩子相处的时候,我很自然就会这样。就像刚才海哥说的,嘴笨。”

罗海:“对啊,你工作的时候也不是这样啊,花招百出,可精彩了。无论客户还是合作伙伴,你都能伺候得好好的,大家对你的评价很不错啊。”

卫永:“我怎么知道,所以说,你别学我。”

辛志:“你重新演绎了你对真诚的认识。”

罗海:“你让我刷新了对你的认识。”

辛志:“又扯远了,说回法显吧。他这一路上还是挺有趣的。”

“他是春天出发的。”

“法显与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从长安出发。次年,他们穿越了西秦和南凉这两个由河西鲜卑人建立的地区,最终抵达了北凉王段业管辖下的张掖。”

“在那里,他们与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五人相遇,共同组成了十人的“巡礼团”。不久,又有一位慧达法师加入,使团队壮大至十一个人。”

“‘巡礼团’继续向西前进,最终抵达了敦煌。他们得到了敦煌太守李暠的慷慨资助,随后西出阳关,勇敢地穿越了‘沙河’,即白龙堆大沙漠。”

“法显等五人先行随使者出发,而智严、宝云等人在后。这片白龙堆沙漠的气候极其干燥,热风流沙频发,许多旅行者都曾在此丧命。”

“法显在他的《佛国记》中描述道:‘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欲求度处,唯有死人枯骨为标识。’尽管如此危险,他们依然勇往直前,历经十七个昼夜,终于成功穿越了长达一千五百里的沙漠。”

“他们终于抵达了白龙堆以西的第一个绿洲城市——鄯善。这里是汉朝时期的楼兰故土,最早的居民是原始的地中海-阿富汗型印欧人。”

“在北印度的贵霜帝国崩溃后,这里融入了一批带有犍陀罗语的流亡贵族,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化交融特色。尽管普通人的服饰已经大体汉化,但在衣料上仍以毛织物或麻为主。”

“然而,罗布大泽附近的土地却十分贫瘠,盐碱化严重,导致产出甚少。尽管这里的文化灿烂辉煌,但因反复争夺而给原住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就在法显抵达之前不久,这个小国还被前凉西征与前秦进攻龟兹的事件所波及。”

“在经过鄯善国(今XJ若羌)后,他们又抵达了茑夷国(今XJ焉耆)。这里的居民同样是典型的印欧人,国号源于梵语的阿耆尼,即印度教中的火神。”

“然而,此地也广泛流传着从印度传来的小乘佛教,并采用印度婆罗米字母作为书写系统。尽管国库储备并不充足,但当地的居民擅长骑射,常常凭借勇力劫掠过往商旅的财富。”

“在茑夷国逗留了两个多月后,宝云等人也抵达了该地。但由于茑夷国主要信奉小乘佛教,而法显一行属于大乘佛教,他们在那里受到了冷遇。甚至基本的食宿都无法得到保障。”

“为了解决困境,智严、慧简、慧嵬三人决定返回高昌(今XJ吐鲁番)筹集所需经费。同时,僧绍则追随西域的僧人前往罽宾(今克什米尔)。”

辛志:“关于他的经历的记录实在是太完善了,细节比较多,我喝口水歇一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