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长安纸贵33(1 / 2)

一个普通人,从地方小吏如果侥幸被举为孝廉,到干到三百石的大县县令需要多长时间呢?

有首东汉时期的汉乐府,名叫《陌上桑》。

里面是这么说的: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第二句的朝大夫,并不是指中央朝廷的大夫,而是指郡县的百石吏。

虽然很奇葩,但东汉的确管天子叫县官,管太守府叫朝,管县衙叫廷。

所以人们一般称太守为明府、府君,县令为明廷。

后两句是指三十岁才到中央当了郎官,四十岁当了县令。

而顾言如今年刚及冠,二十岁就已经是郎官了,可以说是少走了别人二十年的路。

——但他这样的都不算什么,要知道东汉太守每三年,是可以荫一子,或荫一弟、荫一侄子为郎的。

所谓的封妻荫子,就是这么来的,属于是一出生就在罗马了。

成了郎官之后,顾言暂时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职务,因为郎官只是预备役嘛。

就跟宋明时期考完科举,等着选官的那些人一样。

不过顾言也没有闲着,他让王榆等人在长安附近召集人手,沿灞水开了好几家工坊。

什么造纸、烧窑、磨面、打铁统统安排上,但实际上这些都是摆在明面,迷惑别人视线的幌子。

真正的核心,是一处水力冲压装置,直接一步到位上板甲!

用来打掩护的那些工坊,倒也不是空壳子。

随着朝廷入驻,百姓也渐渐聚集了过来,长安城内已经有十多万人了。

这么多人的日常用度,可不是个小数目,更何况百官跟豪族也不差钱。

单单是最近出产的纸张,第一批纸还没出来呢,单子就排到两个月后了。

用膝盖想也知道,肯定是有中间商在里面赚差价。

但顾言自己没门路,这钱也就只能让给别人赚了。

其它的陶瓷、家具、玻璃等产品也都卖的不错。

还有为了加快春耕,顾言特地改进的曲辕犁也卖的很好。

特别是关中本地的豪族,也不知道到底藏匿了多少人口,反正每次买都是成百上千的往回拉。

难怪董卓到了长安后,二话不说先杀了一批本地的豪族,原来蛀虫就在身边啊。

曲辕犁除了转向方便、犁地更深外,最大的好处其实是将二牛抬杠,改成了单牛单犁。

多解放出一倍的耕牛,也就能多犁一倍的田。

更何况曲辕犁,犁地的速度本就比直犁快的多,并且还更省力气。

时间虽已是四月下旬,如果是冬小麦的话已经快要收了。

但由于小冰河期,关中的冬天已经冷到不能种冬小麦了,所以本地豪族都是种春小麦,或者黍、粟的。

也就是小米跟谷子,至于大豆一般是零星种几亩,毕竟不是主食。

四月底虽然晚了点,但种春小麦也还来得及,总比一年都没收成好。

顾言当然没忘记从洛阳过来的百姓。

除了少部分还有积蓄的家族,留在了长安附近外。

剩下的人都迁到地广人稀的右扶风,交由皇甫嵩跟盖勋分地屯田。

耕牛、犁、麦种都是由顾言从本地豪族手里采购,再派人送过去的。

所以说,其实等明年丰收了之后,西凉军其实是不缺粮的。

但这种事情,怎么可能让董卓知道呢?

早在上次商量好之后,蔡邕、黄琬等人便时不时给洛阳方面写信。

信件的内容除了表忠心外,就是大篇幅的哭穷。

什么长安残破压根没法住人,关中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已经彻底失去了灌溉农田的功能,洛阳过来的几十万百姓衣食无着之类的。

董卓大概率不会相信他们的一面之词,肯定要找弟弟董旻询问情况。

可事实的确没错啊!

返回